明霞 6-24
读书心得记录第四天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P10-14
1.与我们合作的当事人常来自不同的文化种族国家,而且背景越趋复杂,如何在这些差异颇大的文化环境与问题形态之中采取并用解决建构的方法?----不把自己视为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专家,而是尊重当事人,认为他们才是专家,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必依据自己的价值喜好与传统作为生活的指引。除此之外我们不以差异的观点看待治疗师与当事人的关系,而是着重于彼此的相似性,因为强调差异性可能带来未知的负面结果,甚至可能危害到每个家庭,或者为服务家庭的临床人员带来反效果。所以宁愿以共有的整体感,为整合每个人作出贡献。
2.在治疗上不必考虑治疗师与当事人在文化种族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所有人在接受治疗时都希望受到尊重,也希望被重视接纳关怀,并感觉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愿望与期待也可以被尊重接受。
2.当我们与不同文化风俗的孩子及父母一起合作时,采取"未知"的立场,愿意向当事人学习,这是SFBT临床工作的基石。
3.大部分的异文化家庭都对能呈现具体的结果咨询比较感兴趣,如果他们无法立刻看到结果,就不会有兴趣探讨治疗过程的缺乏,反而会立刻作出结论,认为治疗对他们没有帮助,不再接受咨询。所以他们非常适合进行短期治疗。
4.只有发现来访者的指针性需求,治疗才能成功,另与不同种族的当事人或家庭进行咨询,必须处理更传统的家庭阶层关系,因此与其父母配合非常重要,而且要把他们当做是"青少年孩子的顾问",而不是"寻求协助的当事人"。
《情感机器》02依恋与目标P48-68
1.如果父母自己想要赢得朋友们的尊重,便会要求孩子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因此我们就有了以下几种,孩子们改变自己的方式:
积极体验,消极体验,厌恶学习,依恋赞美,依恋责备,内在刻印。
2.人们开始学习时,不仅仅是在学习"制造联系"的问题,还在学习制造能够被联系起来的结构,这意味着我们既需要寻找表现外部事件的方法,也需要寻找表达内部相关精神状态的方法。
3.如果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的控制内部模式的运行,将会发生什么?既然孩子能够进行自我表扬,并有能力挑选想要的生活目标,或能够进行自我责备,并为自己制定规定,那么孩子就具有了"道德自主性"。可以替代掉自己印刻者的价值体系。可是面对变化而依旧固执存在的旧有价值观,会导致孩子和前印刻者之间产生冲突,然而如果孩子成功改变了之前所有的价值观和目标,那么对于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没有任何限制了,这很有可能成为社会趋势。
4.孩子的印刻者通常包括父母,但也可能包括他的同伴和朋友,所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所交的朋友,尤其要关注那些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朋友。假如孩子失去了映客者的陪伴,孩子们最终会陷入极度恐惧中,也会产生寻找映客者的强烈冲动。
5.如果一个孩子有一个或者几个,相似价值观的印刻着,那么这个孩子不用费力就能判断出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而当孩子有几个观点不一致的应刻者时,孩子可能会企图模仿几种不同类型的特征,这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一个目标一致的人会比思想矛盾的人表现得更好。
6.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任意变换自己的目标,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想做什么,如果不能独立自主,你将永远不能取得任何成就,另一方面,人们也需要妥协的品质,致力于长期,计划,而不给自己放弃计划,留出后路的做法,是非常轻率鲁莽的,妄想一劳永逸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也是非常危险的。印刻者也需要阻止孩子们依恋一些双重性格的人。
7.人们选择自己的目标,一些是基于天生的本能,由我们的基因决定,而另一些则是通过学习实现有目标的次级目标,至于高层次目标,我们认为是由一种特殊机器体系形成的,这种特殊的机器体系指我们对依恋对象价值观的继承,因为这些价值观积极的响应了我们的需要,在我们体内产生了"自我意识"情感,如羞愧和自豪。但是一旦我们有了映客者的思维模型,就可以使用这些模型来升华目标。所以依恋教会的是结果,而不是方式,也把父母的梦想强加到了我们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