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着力点
李开复先生曾因其优秀的人生工作经历以及希望帮助中国青年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行动被广大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作为人生榜样,但是老天偏偏与开复先生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罹患癌症的事实促使先生重新对人生开始思考。
罹患癌症让他那么多年辛苦的付出与追求似乎都黯然失色,甚至他自己在确认这个事实后,也认为所拥有的一切已没有了意义,癌症的恐怖似乎战胜了所有在人类看来可贵的精神,我们为开复先生可惜,以为先生如果不那么功成名就,应该会身体健康、无此劫数。
我无法否认他的劳累和身体健康存在着多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付出所换来的收获一直证明着他的独特价值,现实社会中没有如果,因为每一种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和未知的联结,我们却可以从开复先生的经历中获得同样忙碌却差别那么大的一些启示。
开复先生早年凭借优秀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先后在众人羡慕的微软和谷歌公司工作并位居高位,后来,他因著作《世界因你而不同》等多本启发中国青年职业选择的书籍并创办开复学生网而深受广大青年尊敬和崇拜,再后来创办创新工场继续延续帮助青年创业的追求。
先生的这些经历,最为清晰的转变是由全球大公司高管成为青年职业导师,再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更多时间休养和陪伴家人,我们从中不难窥见先生人生重心的变化,我想这正是着力点这个词的威力,生活着力点的不同在你行走的生活道路上会留下清晰的足印。你我都是如此的忙碌着,而人与人的差别却是如此的巨大。
其实同样的一个人,生活的着力点不同也会让你变成不一样的人,由此伴随着岁月变迁而发生的改变往往容易被人视为奇迹。开复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还记得当年自己就读的乡镇初中有几位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几位其实都很有人生的追求,但正是着力点的不同致使多年后的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已经成为法官,一位已经成为大学教师,一位已经是教育局的领导,而一位成为了高中老师,还有一位一直在初中教师岗位上默默努力,而今已成为小镇上有名的老师。
这个道理与物理着力点使物质形态改变的道理是相通的,同样的木头,却因为不同的着力打磨而成为各类的家具、建材等人类使用的物品。
贰:专注力是一种聚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个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道理,长期过度透支精力无法支撑人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的前提,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一个人很难在多个方面都非常优秀,当然有些优秀者可以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重新选择领域并在重新选择的领域再次成为优秀者。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名言广为人知,别人喝咖啡,他充分利用这样的零碎时间写作。无论举例的真实性,但先生无疑是深谙精力需要聚集这个道理的,对生活透彻理解所映射出来的生活态度其实已经深刻诠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忙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那么大。
简单的专注对生活的穿透力最强。曾有文章生动描述了太多人无法做到简单的专注,对于那些描述我们也几乎人人都有体会,比如决定准备看看书,但是觉得少了点音乐,于是捣鼓下音乐,可是手机放出的音乐好像没那么立体,于是摆弄好音箱播放音乐,可是忽然又觉得之前的音乐都不太好听了,于是乎又决定上网下点好听的吧,找了半天似乎好听的也没有找到。此时,猛然发现,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你却并没有开始你真正想做的事。
《一万小时理论》一书同样用很多的实例去诠释成为某个领域优秀者的深层次原因,即持续花费时间全力投入,反复磨炼技能。请不必较真一万小时是否一定能让你成为某领域的顶尖人物,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用心的一万小时当然无法让你成为顶尖人物;没有一点兴趣的领域,你其实根本也无法用心投入一万小时。
应该早已为我们熟知的一个例子是掌管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他总是穿着简单,经常一成不变,普通人眼中的不讲究却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表现,他当然深刻知道全力投入要做的事业才可以把事业做到极致。
我们都在忙碌却差别如此之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着力点不同以及专注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