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处土院——“三土”系列之一


一个人,不能永远只做孩子,也不能不在现实的磨砺中不断失落着天真。当你踏入人生,步入社会,离开母亲的港湾,生活的旅途便是一张没有退路,不可预测的单程船票,在波诡浪谲的大海里航行,悲壮多于温情、现实取代了幻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常记起小时候走过的田野,田间的花草,地里的庄稼,天上的飞鸟,但更多的则是老家那处貌不惊人的土院。

土院对我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提起它,总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就是几十年后,漂泊在外,但常常做梦也离不开那熟悉的院落。土院的正面是三间土窑,沿着土窑延伸是两堵土墙,院内凉房、菜地、禽棚、羊圈样样齐备。小院虽比不上北京的四合院,也比不上山西南面的常家、王家、乔家大院,但他毕竟是方方正正的小四合院。在小院生活了十几个春秋,每日破晓而起,日落而息,平淡而隽永,但土院折射出一种亲情融洽的氛围。

院的东南角是一羊圈,年景好时,父亲每年饲养羊多则5~6只,少则2~3只,再则和别人合养,与放羊的“打伴子”共同“引羊”,宰杀了一家一半。在农村一年见不上腥荤,难得杀只羊改善一下伙食,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是求之不得。所以,每当锅里煮肉时,散发出的肉香味,孩子们早就围着锅台,迫不及待地垂涎三尺。内地杀羊,也不象北方牧区来顿“手把肉”,而是慢慢地“零打碎敲”。那时也谈不上冰箱一说,只把羊肉挂在羊圈棚顶,以防猫鼠偷吃。每天吃黍子糕,(黍子连皮叫毛糕,去皮叫黄糕),用小锅熬少许羊肉汤就饭吃,有时父母还不舍得吃,光给我们孩子做点肉汤。所以吃饱喝足后,嘴一抹在孩子们中间炫耀一番,一问吃啥,洋洋得意地回答“肉泡糕”。时间一长,还真有的孩子管我叫绰号“肉泡糕”。除了羊肉,在农村能改善生活的就算是鸡肉了,每年养几只小鸡,柴、米、油、盐全凭“鸡屁股”。人常说“女婿上门,小鸡头疼”,可在咱那北方农村,比女婿贵重的客人上门也不舍得宰小鸡,直到母鸡老的不生蛋了,才“老牛力尽刀尖死。”

小院四季皆妙趣。初春,万物复苏,山村充满春的生机,正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每天在土院里劳作不落俗套,辛勤而舒坦。在小土院滤粪、备耕,红红火火。寒食节到了,家里用白面捏了“寒燕”、“面鱼”、“面人”,这些农家特有的“工艺品”,爱不释手,食之可惜。所以虽然常年很少有白面吃,就是来客人,也“一国两制”,客人吃白面,家人吃粗粮。就那样,用白面做成的这些面食哪里忍心下口。有时装在口袋里,或在院里摆弄,直到面食散了“架”,才不得不囫囵下肚。

盛夏,飘动的雨丝,如轻纱、如薄雾,似有似无,站在小院里,沐浴在这稀稀疏疏的细雨中,觉得畅快、舒适。虽然打湿了衣裤,但湿润而又温馨。小雨一停,就上山坡拾地皮菜。回来把地皮菜晾晒在房顶上,心里涌动着收获的欢欣。

仲秋,明净圣洁的月色,清新的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阵阵幽香,院里堆满了从自留地拉回的谷、黍垛,土院又成了打谷场,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连枷声响,大人孩子脸上绽开丰收的喜悦。

严冬,土院的下房堆满了玉米杆及甘草。孩子们钻进去捉迷藏,在这里没有尘世的纷忧,听不到都市的喧嚣.心净如月,空灵澄澈,开心极了。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过年,中国人过年有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习俗,不仅吃顿好饭,以慰终年辛劳,而且要请“王”祭祖,感谢神明祖先。孩子们更是提前一、二月个就盼过年了。年三十,在土院里家家户户垒个旺火,年夜站在窑头上看到县城“红”了,说明开始点旺火了。于是村里也就开始“接神”,放炮、点旺火。孩子们一年就盼这一天哩。

长大成人,走出小院,人生的美好和幸福可以不再是小草、小花,但那奋斗、风浪、曲折,无论欢乐还是忧烦,成功抑或失败,都是造物主为我们安排。走出土院的我,忽然感悟到,被工作所累,为俗务所缠,麻木和疲惫使我丧失的也许不仅是儿时土院的阳光和笑声,而是我生命的敏锐和灵性的蓬勃。虽然人无两度再少年,土院也不是什么豪宅大院,但我还是时时在寻找和品味土院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流沙般的岁月,也不再见当年土院的靓影,但每到独处深思之时,总有一处满是岁月刻痕的土院深现在眼前,在深情的土院里仿佛继续演绎着人间天地的连台好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年的记忆最早是从准备新衣开始的。县城院子里,只有可数的几家有缝纫机。我家就有一台。妈妈在夏天过去的时候,就会这个...
    也尘阅读 426评论 0 4
  • 村名的来历 根据有关村名的分析,村名的取得,有的是按最先立村居住人家姓氏所取,有的是按村子的位置地形而取,如李家坪...
    晋北文化阅读 1,285评论 0 3
  • 一 太阳的余晖洒向这个平和的乡村,用来浇灌农田而开垦的农渠里静静地淌着清澈的黄河水,因为害怕中午浇地使得田中的向日...
    管城子的诗意阅读 1,293评论 0 90
  • 前言 七月八号,即农历的六月初六日,是父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 在古代,父母仙逝,子女要守孝三载,如...
    打着雨伞去散步阅读 677评论 3 3
  • 三 终于,大年来了。在大人们永不停歇的忙碌中,在小孩子们心红地盼望中,带着神秘和庄严的色彩如约而至。 ...
    德厚唐阅读 776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