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闲适的夜晚。梅州的空气很清新,弥漫着雨后的泥土芳草的味道,气温微凉让人感觉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舒服地呼吸。我决定坐下来好好回忆刚看完的一本书,写下一两笔随笔。
昨天翻开的书本,今天下午合上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跌但起伏的情节、细微抓心的细节让人欲罢不能。我发现自己只猜对了一半。
这是一本关于抉择、分离、救赎、友谊和爱的书本。前面三个词,是我本篇文章的关键词。
一、抉择
书中出现大量选择题,当阿米尔面对代表父亲认可自己的蓝风筝与哈桑的尊严时,选择了蓝风筝;当哈桑面对代表主人阿米尔希望的蓝风筝与自己的尊严时,选择了保护蓝风筝;当阿米尔面对自己的过错与哈桑不变的忠诚时,选择推开了哈桑来逃避现实;当阿米尔面对喜爱的写作与主流的医学法学时,选择了坚持自我;当阿米尔的父亲面对延缓病情的化疗和死亡的时候,选择了顺其自然……在这过程当中,他们都在做不同的抉择,每个抉择趋向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得自己去经历与承受并对其负责。没有什么过去是真的能够遗忘掉、埋葬掉的,人们所以为的过去已经过去,其实是选择了逃避,自欺欺人。所有的过去,会在人生的某个环节里重新浮现。这时有的人会继续沉迷逃避,有的人会清醒面对,阿米尔选择了面对——走上成为好人的道路。
二、分离
书本中的分离大部分是残忍而深刻的,离开了家乡,再次回去的时候家乡已面目全非,从前路旁小摊的烤肉香味只能在回忆里闻到了;分离的那个人,再见时,不,已经不能再见了……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书本《为何爱会伤人》里面提到过:爱与分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课题。爱的重要性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里,但极少人意识到分离同样重要。也许因为爱的能量爱的价值爱的伟大爱的无私,爱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缺的。但分离给人带来的好像只有痛苦,每个分离的场合少不了拥抱、泪水、哭喊声、内心撕裂般的痛苦,所以我们趋于避开分离,我们不想在这一地破碎的玻璃上来回行走。分离,真的这么不好吗?与大部分人一样。我经历过不少分离,很难受。但我深知逃避丝毫不会减轻分离带来的痛苦,于是我坦然地走进玻璃地,感受玻璃扎进内心的感觉,坦然接受这种感觉。在这个时候,人居然会变得轻松、清醒。也许应验了心理学的一个原理:看见即治愈。深深挖掘内心,找出了最痛的那里,看着它,对,看着它别逃走,过一会你会感觉好多了。走出玻璃地时候的你,肯定是更坚强、更自信的自己。
三、救赎
救赎是一个人们私下不轻易提起的词。这个词背后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故事。救赎有两种,救赎他人和自我救赎。回忆我们的生活与所见所闻,救赎他人是主流。不难想到,救赎他人是一件光荣的值得赞美宣扬的事情,这份正能量是社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救赎他人也是一种自我存在感的满足,我们“需要”去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从而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然而相比之下,自我救赎显得私人、艰难。人是群居动物,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身边人关怀和帮助自己,我们也习惯了这种理所应当的互帮互助。但是自我救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这种困难是旁人难以发现和帮助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分离的痛,一个人遭遇了亲人离去,即便自己得到了身边很多关爱与安慰,也难以被救赎。因为这种感受是私人化的,没有人能够真切体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分离的痛苦。我们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我们会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其实这不是意味着给点时间他去做自我救赎吗?书本里的阿米尔在背叛了哈桑的几十年后,选择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面对发生过的一切,承受本该在几十年前承受的后果。他正是在自我救赎。以至于文章末尾,他迈开脚步和一群十几岁的孩子追风筝的时候,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
“为什么不多谈谈爱和友谊?”
文章里的一句话,已经完美地诠释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文章最迷人的场景——哈桑势要为最爱的阿米尔完成心愿,他在冲向蓝风筝前,回头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祝愿所有伙伴和自己,能够遇上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珍惜!
@翠儿的一些事一些情
2015年10月3日晚
梅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