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才是重点,回忆我们仨在一起的生活。一开始,就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了总括,原来的家就剩我了,人生一场梦: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有时会想,因为生活充实,情感的细流,才清澈、平缓,回忆起来才处处可写、处处温暖。我们来看看先生的回顾,体验一下什么是充实的家?什么是充实的生活?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 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 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 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 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 合。
我们普通家庭常常为鸡毛蒜皮之事起争执,活着时就感到生活之无聊,不要谈临死前对生命的回顾了。我们看看杨先生眼中的钱(钟书)先生的基本一生,体验一下什么是充实的生活。
(治学早
钱先生出生于教育世家,15岁就开始系统阅读国学书籍(见百度百科);骨子里钟于平淡的生活,一辈子好读书、研究学问,不喜名逐利。)
过平淡生活
结婚前一年,杨先生回忆:
动物园也是我们喜爱的地方。一九三四年春,我 在清华读书,钟书北来,我曾带他同游。园内最幽静 的一隅有几间小屋,窗前有一棵松树,一湾流水。钟 书很看中这几间小屋,愿得以为家。
重视生命质量
1935年夫妻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开始住在朋友家,后嫌来往人多,就自己另租了。他(她)们把时间看得很重,所以交游也不广。
在法国留学时,钱先生觉得为一个学位赔掉许多时间,很不值当。白费功夫读些不必要的功课,想读的许多书都只好放弃。所以
钟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 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到十八、十九 世纪,一家家读将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 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 是爱书如命的钟书恣意读书的一年。我们初到法国, 两人同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他的生字比我多。但一年以后,他的法文水平远远超过了我,我恰如他 《围城》里形容的某太太“生小孩儿都忘了。”
淡泊名利
钟书的小说(《围城》)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钟书的风采。他不 愿做动物园里的希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往来有鸿儒
无论在外留学,还是在国内,他(她)们交往的朋友不多,但都是一方大家。在上海沦陷期间,夫妇住在上海。
这时期,钟书经常来往的朋友,同辈有陈麟瑞(石 华父)、陈西禾、李健吾、柯灵、傅雷、亲如兄长的徐 燕谋、诗友冒效鲁等。老一辈赏识他的有徐森玉(鸿 宝)、李拔可(宣龚)、郑振铎、李玄伯等,比他年轻 的朋友有郑朝宗、王辛迪、宋悌芬、许国璋等。李拔 可、郑振铎、傅雷、宋悌芬、王辛迪几位,经常在家 里宴请朋友相聚。那时候,和朋友相聚吃饭不仅是赏 心乐事,也是口体的享受。
.......
其他的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以及女儿的耳濡目染,也成为一个北师大教授、学问家,我就不摘述了。
从他(她)们仨的生活,我们得以反思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追求、我们的生命价值......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