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因工作变动,天天都处于一种繁忙的工作状态,让我身心疲惫。回家,在家人陪伴下,开导下,渐渐地悟出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原来和一个朋友在聊佛的时候,我将佛的三圣谛背给他听,即“诸事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并简单的介绍三圣谛的含义。加之当时工作相对轻松,感觉自己都快成世外高人了。却不想这次的新工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竟让我分寸大乱,败下阵来。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正见》里告诉我们,是不是真的佛弟子,不是看拜了多少佛,修了多少庙,而是时刻将三圣谛放到生活中去践行的人。相对真正的佛弟子,我仍只是那个只会烧香拜佛的俗人。当一大堆烦心事来临时,我居然将三圣谛忘到了九霄云外,只想到了“我”!结合三圣谛,我谈谈我做的不对的地方。第一,“诸事无常”。我还沉浸在对以往的工作模式,没有下决心对自己进行改变。以前十五年的车间工作生活模式,让我认为:工作就是这一种模式。当新的工作到来,我完全无法接受这种改变,忘记了“诸事无常”的圣谛,让我对原来的工作模式产生了一种执念,妄想回到从前。第二,“诸受皆苦”。不能接受“苦受”。执念于以前工作的轻松,孰不知,原来工作轻松是“乐受”,这些东西终将变为苦。特别是当失去“乐受”的东西时,会觉得更苦。这也是我一直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一个根源。第三,“诸法无我”。本来应该放下“我”,我却只想到“我”,那个在时间长河中已经消失的“我”。从而思考一切问题就从“我”出发,那怎会不苦呢?对自己利益的得失,对自己工作的得失,对自己身体的得失,对其他人看自己的得失。试问:“又如何不苦呢?”
痛定思痛,如何改变现在的我,才是证悟之道。睿智的人和我一起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接受!接受一切的可能,接受自己所犯错误可能带来的一切可能,接受现在的工作给我带来的挑战。只有真正领会“诸事无常”的人,才可能接受一切可能性。才能做到从容淡定。其次,先不要过份为难自己。也许,我现在的这个环境不一定是我想象那样,也许我的业务能力没有自认为那么强,也许,大家还没有形成工作默契。也许,这应该有个过程。第三,工作中多运用“W思维模式”①,少用“IT思维模式”②。不能把这句话一说而过,而应该当做自己修行的必要手段。第四,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一个缓冲带。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还应该有家人、朋友。和朋友接触少了,自己一个人闷头在那里干枯燥的事,很容易让自己的能量流光,所以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去充充电。
今天是腊八节,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参悟第七七四十九天后得道的纪念日。愿我也能得到一些启迪,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欢喜自在”!
2019-1-13成都随笔
注:
①W思维模式。W是英文单词Why的第一个字母。即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多问他人为什么作为出发点。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②IT思维模式。IT是英文单词I Think的首字母。即这种思维模式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常见的句法就是:“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