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强调的是“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有体有用”。在中国人看来,领导者必须具备“圣”“王”的双重资格:有“圣”人修己之体,然后オ能为“王”者治人之用。中国文化所强调的是内在品格的养成是领导力成长的前提。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做人是领导力之本。曾国藩“兼具圣王双重的资格,造成精神事业的领袖”,其领导力正是从传统文化中浸润而来的。这确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与大境界。有意思的是,曾国藩身上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总结出来并亲身践行的、在我们今天看来典型地与中国文化特性密切相关的许多内容,如耐烦、包容、谨慎、谦卑、果断、坦诚、朴实、恕道、毅力等,也恰恰是当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越来越重视的领导品质。
这些内容,既是中国情境下领导者成功所必备的要素,也是成就伟大的领导者所必备的共同特质。从曾国藩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具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曾国藩看作本土领导力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借以体悟本土领导力的深沉厚重。
曾国藩的领导力,可以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涵盖曾国藩思想的全部。曾国藩所总结出来的大量关于领导力的要诀中,选取了其中的十二个字:“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并结合曾国藩的事例及现代管理实践,揭示其对于中国情境下的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
重”,厚重、稳重。坤在《呻吟语》中曾说,“深沉厚重,是第等资质”,“重”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
“耐”,耐烦、耐心。曾国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官以耐为第要义”。对于领导者来说,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耐烦是领导者的必修之课。
“浑”,浑含、浑厚。精明是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浑厚则是领导者的第二层境界。用曾国藩的话说,“精明亦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浑”是一种包容的境界。
“明”,明白、清醒。曾国藩说:“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对于领导者领导行为的成败具有根本的价值。优秀的领导者,是高明与精明的集合体。
“辣”,泼辣、果断。眼明还要手辣,“辣”就是一种决断力,关键时刻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辣”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
“慎”,谨慎、自制。“常存敬畏之心,オ是福之道”,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制的意识的关键。自制对于领导者来说永远是一种美德。
“勤”,勤奋、勤恳。“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勤”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实”,扎实、朴实。“天道忌巧”,管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到位,“扎硬赛,打死仗”“尚朴实,耐劳苦”是湘军的基本精神,也是湘军战斗力的来源。“实”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
“暇”,空闲、从容。“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暇”字强调的是安详从容的处事风格,着眼的是对做事节奏的把握。“暇”代表的是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
“裕”,宽裕、坦荡。“裕”是“万事浮云过太虚”的达观,是“尽人事,听天命”的释然,是“活泼泼之胸襟、坦荡荡之意境”的开怀“裕”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
“恕”,恕道、宽容。恕是将心比心,是同情的理解,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是走出小我、成就大我,从而成就事业的关键。恕道是中国式领导力的核心。
“强”,倔强、刚强。曾国藩说:“男ル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强”强调的是坚韧的意志力量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是不轻易认输的意志,是看明白之后的一种坚持。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品质。
这十二个字,其实就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十二条基本原则,或者说领导力修炼的十个纲目。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完全做到这十ニ个字,但是这十ニ个字就像一面面镜子一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