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些朋友探讨了一下《定位》这本书,严格来说,更像是头脑风暴式的思想碰撞。每个人都各抒己见,直抒胸臆,那些画面和思想都很美,需要细细品味。
书中提炼了几个关键词,“公司” 出现800多次,品牌、推广、广告这些都是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和 阿尔·里斯(AL Ries),从1969年已经开始写定位理论,他们陆陆续续出了19本书。书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差异化和做爆款的思想。
在两位作者发表定位理论的(大约60年代中期)之前,做品牌基本等同于做产品。企业说出自己产品的好处,广告公司想办法把这些好处宣传起来。对于这个传统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战场是在产品部门,在工厂,在车间里。他们告诉你,不管你花了多少功夫做出了多么好的产品或服务,到头来,消费者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消费市场是用钱投票的一个民主体系,而民主体系作为所有坏体系里最不坏的一个,有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你的好产品,你的好服务,都不顶用,除非它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好产品好服务,要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我们知道,空间位置是相对的,任何位置的存在都是相对于其他位置的。定位的英文单词是--positioning,可能更形象一些,它给出的一个动作是把东西放置到某个已经存在的空间的某个位置上。在这里,这个已经存在的空间,是由竞争对手构成的。因此你的品牌究竟定了哪个位,是相对于你的对手品牌所在的位置而言的。让你的品牌在顾客心中占据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就叫 “ 定位 ”。
《定位》一书,最经典的例子:七喜。
当年可口可乐独霸天下,整个软饮料市场的空间维度可以说是由可口可乐来定义的。那么相对于这个霸王龙,七喜该怎样做好一个偷蛋龙呢? 它不遗余力地给消费者灌输这样一个印象:不喝可乐的时候喝七喜。“不喝可乐的时候喝的饮料”-- 七喜把消费者心智空间中的这个位置给占住了。
如今的市场上,消费者天天面对无数的推销和广告的狂轰乱炸,他没工夫坐下来听你细细道来你的产品怎么好。如果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信息或印象能够留在他脑子里,那么相比那些凌乱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他会更容易接受这个前后一致的说法。一旦他脑子里形成了某个印象,要改变它可就难了。面对无穷无尽的信息,他不得不过度地简化自己看法和经验的形成过程。
因此,在这个沟通信息过剩的环境中,品牌要做的事情就是传达一个简明的信息,并确保这个信息和目标顾客大脑中形成的观念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你的产品品牌的本质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目标顾客脑子里形成的那个版本的“真相”。所以你的品牌之战的主战场是在顾客的脑子里。
《定位》的两位作者认为最好的位置显然是第一把交椅。第一个占住一个新位置的人,是最容易被记住的,就算第二个赶到现场的人的产品比你的更好,你还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为你在顾客心智空间中留下的脚印要比后来者深的多。比如大众汽车的甲壳虫并不是第一部小车,但却是第一个把“小”作为定位大肆宣传的,因此甲壳虫首先抢占了消费者心智空间中“小车”的这个位置,以至于他们想起“小车”的时候,脑子里会首先想到甲壳虫。
定位,最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先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定位的升级版,就是战略的规划和战术的执行,所以定位是迈出成功的最关键一步。
“战略”本来是个军事术语,企业战略和军事战略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它们之间至少有三个共同点:1. 它们很重要,2. 它们需要调用大量的资源, 3. 它们一旦开展就很难反悔。对于企业来说,竞争战略就是要培养和运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行业的特征,打造出竞争优势。
跟打仗一样,你就算有了很高明的战略,可是它实施出来的结果,却未必能如你愿。对于全世界所有的企业来说,企业战略和客户体验之间的那条鸿沟,永远都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如果你的竞争战略和你的客户体验之间能够真的无缝对接上,那么你将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无往不利。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每个人对于的定位看法都是不同的。
如果按照书中的理论,小米就是定位不清的典型,把小米拓展到手机之外的其他品类简直就是作死。但很明显,小米在电视、路由器等智能家居以及配件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信现在“小米”给人的印象绝非只是手机,而是“设计好、性价比高”的智能设备的代言词。
同样也适用于苹果和无印良品等。国内而言,大部分人都不叫iPhone、Mac,而是苹果手机、苹果电脑。无印良品卖的东西,从衣服、裤子、拖鞋、沙发、电饭锅一应俱全,这又是书中所说定位理论的典型反面例子。
定位当然需要,但绝非可以按照书中所说简单判断对错。一个产品的定位,抑或公司整体的定位,诚如德鲁克所言,管理是实践,绝无可能简单下断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情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营销的战场,远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广阔万分。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定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