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时,看到了两则非常经典的谏言故事。这两则故事,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向我们讲述了一条劝说别人听从你的建议的秘诀,对我们将来如何劝说别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两则故事中,狄仁杰站在武则天的角度和利益,为她分析道立儿子当太子可以永配太庙,但立侄子当太子却无法配享太庙,从而劝说武则天同意立子不立侄;吉顼站在为张易之、张昌宗将来可以避免灾祸、永享富贵的角度考虑,促使武则天的两个宠臣帮助劝说武则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后,吉顼为武则天剖陈厉害,进一步坚定了武则天立儿子当太子的决定。
因此,劝说别人的秘诀是: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对方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只有这样,别人才可能听进去你的话,也才可能听从你的话。而这一点,也是大部分人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人正是因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为对方考虑,才无法达到自己劝说别人的目的。如一家电影院放映电影时常有女士戴帽子,大家向电影院经理反映,向请电影院放映前发布一则“禁止女士戴帽子看电影”的通告,经理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招。下次放映前,电影院荧幕上打出了这样一则通告:“本影院为照顾衰老、有疾病的女士,允许他们看电影时照常戴帽子。”通告一出,所有女客都摘下了帽子。
联想开来,站在别人的角度和利益考虑问题,也是我们与人进行交流的秘诀。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人与人交流时,只谈论自己关注的事情,丝毫不在意对方的感受,或者不在意对方是否感兴趣,也不在意交流的时机是否合适,这种交流当然也就很难获得对方的共鸣。比如,我们与人交流时,谈论一些对方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别人正忙于其他事情,而此时我们却突然插入谈论自己的事情,怎么可能获得对方的积极互动呢?还有,如果一个销售员,想向一个顾客推销产品,不能只是赞扬自己产品的质量、效果、性价比等因素,更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和利益上考虑问题,如能给顾客带来哪些便利,帮助顾客解决什么难题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
故事原文:(公元698年)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鹂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伏。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流涕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非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
选自《资治通鉴》第20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