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美国十几年,第一次随朋友驱车一两个小时,到Amish(阿米希人)的农庄,朋友长期和阿米希人有生意往来,定期购买他们有机饲养的鸡鸭鹅兔子等,我有幸第一次走近阿米希人。
一望无垠的玉米,黄豆,花生等叫不出名字的农作物,绵延到天边,零星的坐落着几户农庄,乡间土路上偶尔插肩而过的货车,扬起厚重的尘土,几秒的迷失差点把车开到旁边的沟里去。
刚进到一家阿米希人的农庄,一只大黑狗冲了过来,摇着尾巴逐一嗅过表示欢迎,空气中混杂着浓郁而特殊的味道,哦!久违的美国农场,我大吸了一口,分辨着是牛,或马,还是不远处咩咩叫个不停成群的羊的粪便味,浓缩后再和进去了干草的味道。
这家的大人都外出干活了,陪伴我们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姑娘,灰绿色的长裙下光着脚来去如风,一会攀沿上架给朋友掏野生的鸽子,一会领我们到玉米地里拍照采风,满地的石头,荆棘,冒着热气的一大泡新鲜牛粪,她没事似的一脚踏上去,看着黑绿色的牛粪从十个脚趾间,温泉似的挤出来,只感觉有谁拿根鸡毛在挠自己的脚底。
没有汽车,出行靠马和马车;没有自来水,我儿时用过的手动地下水。
没有自动冲水的马桶,单独修建的小巧阁子房里,木头架子上并排两个厕位,下头是两个巨大的收集有机肥料的塑料桶。
如果不是味道真的太抓狂,两个人并排如厕,窗外景色如画,不用风吹草低就能够见牛羊;窗内亲人好友坦诚相见、互倾肥肠,真的可以放松的聊上半天,比玩微信还直接。
因为耽误了小女孩的一些时间,我按美国的方式送了十块钱小费,她腼腆的要还给我,说是她并没有为我们做什么,我不需要放在心里,我只能解释因为第一次来,就当成送她的小礼物,她才怯生生的收下了,淳朴得让我世俗的自责是不是送得太少了,而我在她翡翠色的眼睛里,明明看到的是无功不受禄的惶恐。
( 二)
第二户阿米希人家,饲养了几百只走地鸡和成群的牛羊,男性头戴 宽边草帽,吊带长裤,热情主动;女性蓝色或绿色的单色长裙,头上一个无边小帽裹住头发,仍停留在19世纪风格。
十几二十岁的几个大姑娘,安静的围着她们的母亲在低头做事,偶尔腼腆的抬头,与陌生人没有任何眼神和言语的交流.
桌面是几只刚杀好的肥鸡,地上的几只小猫,一猫一只,生的大鸡爪正啃得津津有味。
半大不小的几个男孩子,跟着父亲到鸡圈里逮活鸡,简直象黄鼠狼进了鸡窝,吓得满圈的鸡飞鸡跳,热闹兴奋得我血脉喷张,恨不得亲自动手。
七八岁的小男孩动作干脆利落,一下潦倒一只大肥鸡,提着鸡腿硬塞入朋友的鸡笼里;十来岁的大男孩更是左右开工,比西部牛仔套马的动作还潇洒,鸡毛飞溅中,两只呱呱叫的走地鸡已经手到擒来。
三岁小男孩在旁边边耳染目睹的学习,边啃着朋友带来的糕点,不小心掉了一块到地上,在小猫扑上来抢食前,捡起来直接塞回嘴里,给了我一个超级可爱的笑容。
留着大胡子的男主人亲自驾着马车,带我们溜达一圈,为了表示感谢,朋友建议我送个二十块钱就够了,我私下多加了十块钱,男主人一口气带我们溜达了隔壁他姐或弟的几户农庄,还热情的回答我满脑子的问题,要不是我们善意的多次提醒该回去了,估计他是准备向我们一次就展现完农场旷野的壮美。
我又世俗的怀疑是不是钱给得太少了,咋都纯朴得那么让人老心脏热呼呼的呢?
(三)
真的无法想象,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美国,在离我家仅一两个小时的地方,竟然住着的阿米希人,拒绝一切电器产品,别说汽车了,连电话电视都没有,没有WI-FI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了。
不会很无聊吗?夜幕降临,没电没空调暖气的屋里,灯下阅读?围炉夜话?思考人生?造小人?还能做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做,累了一天倒头就睡,积蓄明天开疆扩土的精力。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阿米希人重視宗教的自由、和平、家族、团契、弟兄姐妹、拒绝暴力,不去当兵,不參与政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只让子女接受初中教育,没几个人读到高中、读大学的更是罕见。
他们认为初中以上教育对农场日常生活毫无帮助,只会引发人们对物质方面更多的欲望,初中后长辈会教男孩子农业劳作的技术;女孩子开始学习日常家庭料理。
放眼今日的农业,到处使用农药和基因改良品种,而阿米希人至今仍用马和牛下地犁田收割,以祖先的方法耕种,生产有机的农作物。
第一次接触阿米希人,体验他们坚守的传统生活方式,体验他们自给自足的清心寡欲,体验他们纯白善良的天性,令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现代人的生活。
我发现我有点一遇钟情地爱上了阿米希人。
(在征求他们同意后我拍了一些正面的照片,给此行留个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