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好久没有这样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看书了。
我是个散淡的人,平生最喜欢在干干净净的屋子里,躺在床上,或者卧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随意地翻读着一本书。最怕一本正经地坐在书桌前,那个样子看书写字,会觉得好累,根本没有读下去的可能与愿望。
上一次坐在书桌前,好像还是突然迷上《说文解字》的时候,因为太重,太厚,只能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可惜迷恋这本书的时间太短太短,就像转瞬即逝的春天,就像保质期只有七天的爱情,一眨眼这迷恋就消逝的无影无踪……
这个假期,因为脚踝扭伤不良于行,不期然获得了满满的读书时间。
自然,我仍然对千古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敬而远之,这种自残式的读书,我觉得自然有“男儿欲遂平生志”的进取与搏击,也有“富贵必从勤苦得”的焦虑和煎熬。我倒更喜欢在闲时读闲书,安静的环境,闲适的心情,手捏一本闲书,不为功名,不为利禄,不为有用,(最讨厌有人劝诫我要读有用之书,什么叫有用?)这种阅读的闲适和随性,让人感受到了不为名利所缚、不为外物所累、自得欢愉的心情。至于白居易“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的清雅和潇洒,倒还真不是我辈所能效仿的。
有时候会想起古人灯下读书,月影里,小窗下,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有穿越千古的魅力。“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红尘远去,心无杂念,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书和一缕思绪,只有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清晰可闻。这种境界,应该是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挚爱的吧。
读书,读的是心情。有人爱读典,典里有历史;有人爱读史,史里有人生;有人爱读诗,诗里有情怀;古人说:“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漫无目的,常常被人诟病,然,我觉得这才是读书的至佳境界,似漫步林间、似逐浪海滩,想读就读,想停则停,自由奔逐,轻松随意,追求内心的畅快与惬意,而在这份随意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义”也许就真正融入了血液里。
年少时曾疯狂的迷过宋词,抄之,读之,背之,一本厚厚的泛黄的唐宋词鉴赏词典记录了那段青葱岁月;高一的时候突然痴迷血型星座手相,小日本的书研究了好久好久;初三开始读三毛、琼瑶、亦舒,当时的零花钱全贡献给了邮局,可有人跟我一样记得,那时候书店里鲜有这些书,新昌中学门口卖报纸的老头应该是搞三产吧,每隔几天就能有几本言情小说;大学的时候,把近代的当代的小说囫囵吞枣了好多,那种肆意看小说、看小说就是学习的幸福感至今记得(偷偷插一句,对于爱看小说的人来说,读中文系真的是不二选择啊);工作后喜欢池莉,因而对武汉有一份奇怪的熟悉和特殊的情感;喜读张欣,喜欢她透过城市喧嚣展示的冷漠与温情;曾经有段时间突然喜欢上武侠,谈恋爱时先生送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整套的金庸;看过一段时间的黄帝内经和各类养生书,读过各类新生代女作家的散文,翻过官场小说,有各种各类游记美食书,最近跟着儿子看了好多本东野圭吾,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却很久很久不看了……读书,我不求高深,只求喜欢,对于我来说,读书就是一种休闲,就像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麻将,有的人喜欢打毛衣一样……有的书,至今还是我的最爱,譬如《围城》,譬如《红楼梦》,譬如亦舒的小说,有的早已淡出我的视线,一眼望去,满满三面墙,藏着我读过的书,似乎也藏着我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此时,我正坐在桌前,王蒙的《庄子的快活》已翻到了最后一页。窗外,有风,有雨,有淡淡的花香。趁着假日,把曾耽搁了一段时日的几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好久没有这样专注地阅读了,也好久没有这样淡定地坐上一整天。合上书页,一丝淡淡的轻松愉悦掠过心头。就这样,真的挺好,看点书,写点短短的文字,记下点滴的心情,生活就这样向前铺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