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为什么需要讲故事?
科学本身充满了故事,科研过程麻烦不断,科学结论惊心动魄,可是科学家似乎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爱讲故事的人,这是为什么呢?《科学需要讲故事》的作者兰迪。奥尔森,一位从海洋生物学终身教授转行到好莱坞学电影学院深造,他志力于教科学家讲故事。
从第一节的引言中,我们知道科学家不会也不重视叙事结构和讲故事的力量,这表现在他们发表的论文假阳性,假阳性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对于外行人来说,科学则像一座高墙,看不懂。
改变的钥匙在哪里?求助人文学科的专家不如求助好莱坞的编剧,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用叙事结构来讲科学。
01休斯顿,我们有故事了
“休斯顿,我们有麻烦了。”这是电影《阿波罗13号》中,阿波罗13号飞船指令长吉姆·洛维尔的一句台词,原本的话是“休斯顿,我们这已经有麻烦了。”是好莱坞的编剧用更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更紧张的气氛。
编剧和科学家合作的目标就是:保持事情的精确性,并让表达更好地遵循叙事结构。
然而困难重重,在一次作者想帮助两位海平面上升领域的专家修改演讲方案时,他遭到了拒绝,正是因为他在试图将科学家心中的真实的世界转变为故事的世界。这种文本上的处理让科学家们很难受。
科学家希望人们看到他们看到的世界,不经过任何调整的真相。他们不愿意做任何调整,因为任何调整都意味着风险,往浅了说是不够严谨,往深了说是误人子弟。
我看到这段,想起所了解的性格理论,我明白了让科学家讲故事之所以困难的一点先天原因。
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家通常是猫头鹰性格,他们具有高度精确的能力,分析力强,精确度高。天生有爱找出事情真相的习性,他们有耐心仔细考察所有的细节并想出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
而和猫头鹰这种后场、对事风格相反的一类人是孔雀,他们喜欢前场,喜欢和人打交道。在一个团体中你一眼就能看到他们,他们社交能力强,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和感染他人的能力,而缺点正是跳跃性的思考模式,无法顾及细节。
你无法想像一个严谨的科学眉飞色舞地在舞台上讲故事,也无法想象一个热情洋溢的演员安静地呆在实验室做一天实验吧。
让科学家学好莱坞讲故事就像是黑白两个半球合体。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