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被娃和外甥女强行拽出电影院的电影。我心中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尾,也算是另一种体验吧。
叉叉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算不上玩具的小玩样儿,一把被扔掉的叉子,两只大小不一的眼睛,一张没有棱角的扭扭棒凹成的嘴,两片冰棍脚,便是它。
邦尼开启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涯,叉叉成了她唯一的陪伴,那一份安全感,是任何新鲜有趣的玩具无法替代的。叉叉来自于垃圾桶,无论邦尼如何宠爱它,它依然觉得自己是垃圾,只有待在那里,才是让自己最舒服的。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会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偏差。学会善待自己,不抛弃不放弃,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给我的第一个触动。
胡迪在寻找走失的叉叉时,遇到了过去的朋友牧羊女。她早一步体会到被主人遗弃的心酸,经历多年颠沛流离,早已不再是那个温室的摆设,她已然成了一个英勇机智的女侠。
任何一种经历,都有可以被挖掘的意义。出生清苦,也可能成为日后打拼的基石。有些意志品质,真的需要经历过磨难,才能铸就。这是我的第二个触动。
看了影评,说前三部一直强调的玩具和主人之间的羁绊在4里被弱化,胡迪最终选择“安静地走开”。从此以后,胡迪的人生,便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