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则?
原则就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价值观->原则->行动,原则是连接价值观与行动的桥梁:
暖场场景:某司领导和员工去某餐馆就餐
员工说:“领导,您喝点儿啥?”
领导 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就是看心情。”
员工说:“我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就是看您的心情。”
服务员听到了说:“我更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就是看你们所有人的心情 !!!”
Title :Principles
Author :[U.S.A] Ray Dalio
《原则》,作者 瑞 ・ 达利欧,是全世界顶级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前1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现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汲取精华,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助益!
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于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达利欧 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作者也希望读者基于这些原则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瑞 ・ 达利欧 曾向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忠告,你在《原则》一书中就能找到。” _________ 比尔盖茨 | 微软创始人
“瑞 相信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他居然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瑞 从零做成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对冲基金公司,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原则》就是他成功的秘籍。” _________ 潘石屹 | SOHO中国董事长
序
本书中文版550页,一共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为其个人奋斗史、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内容是非常的细致和丰富,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作者在导言部分说道:相对于我所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这一句话道出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开阔的胸襟,当一个人收获的知识越多时,他会更为深刻的理解到 自身无知的边界有多大,即便是我们对同样一件事物的理解 随着我们认知的不断升级,我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对自己之前的认知不断的迭代,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但是这种新认知肯定不会是终极的认知,只是更为逼近真相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始终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去探索世界,你的人生将会是一个不断收获惊喜的过程。达利欧出书的动因是希望通过分享,让阅读这本书的人。可以以自己最合适的方式发现自己的原则来取得成功。
书中的几百条原则大都是通过作者丰富的经验和迭代反思而总结出来,除此之外还包括我们所在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原则,比如民族信仰、宗教信仰、地域风俗、行政规章、法律制度等,所有的这些原则都是在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所处的场景不同时,有些原则跟我们之前所持有的原则是不一样的,譬如从象牙塔步入社会大熔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但我们也非常清楚,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实质是每个人处事的原则是不一样的。面对这些不同,我们该怎么办?最好的应对方法莫过于相互了解彼此的处事原则,我们才能更好的相互尊重,调整好更为合适的相处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误解而产生冲突,最终彼此受损。
达利欧,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还说:不管他人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懂得比别人多,而是他知道怎么样在无知的情况下进行做决策,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了诸多良好的原则,就相当于有了成功的秘诀,所以每当他遇到新的问题,或者犯下新错误时 都会记录下来,然后逐渐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新的原则,这本书就是他30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他严密的人生算法。
生活原则
关于达利欧的生活原则,里面包含了许多条的小原则,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应用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真正的面对现实。可能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实际上要认清楚真相 并没有那么简单,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性来驱使自己,从而忽视了自己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比如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条投资的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想要践行这一条原则很难,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而迫切卖出手上的股票。
所以,为了更理性的思考,作者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这五步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人都会卡在第二步,没有办法真正的认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此,达利欧分析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思维盲点,即惯有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让我们没办法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形势;另一方面,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傲慢与自负,当自身的观念受到了挑战,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会给自己辩解。那么这样的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呢? 神经科专家说,这与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我们大脑有一部分特别想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喜欢看到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得到净化,从而做得更好,而大脑中的另一部分会把别人真实的评价和批评当成攻击,拼命采取各种防御机制,让自己免于受到攻击。换句话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智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两者对立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那么怎么做 才能让理智的你去克服傲慢与自负,从而避开盲点呢?那就是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
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达利欧也承认自己并非天才,但有一点对他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当他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度的开放,尽可能的找到盲点,从而不断简化自己。当然要做到极度的开放也不容易,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和家人、朋友开诚布公的交流想法,你会发现极度开放和坦诚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所达成的结果比自己一个人的想法要好很多,所以保持极度开放的原则 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尽量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从而认清事实与真相,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综上,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告诉我们,要有意识的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 ,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研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工作原则
从本质上来讲,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举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人、文化、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在这上百条的原则中最核心的原则是创意择优,即优秀想法至上,譬如公司在做决策时要选择最合理最优秀的决策,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作者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卡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
首先,团队每个人把想法拿出来给大家看;其次,大家相互评判,一定要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了,怎么去判断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达利欧奉行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业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加权,按照最后计算出的记过进行决策。譬如,在桥水的会议上有金融相关的话题时会有金融相关背景的人的意见,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就会更大,会计背景的人提出的权重就不会太高,反之的结果也会反过来,如此即保证了对决策的民主性,又保证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那么如何能让这种优秀的高质量的想法在企业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呢?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工作原则 极度透明,显然和达利欧极度开放的生活原则 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什么是极度透明呢?书中作者写到他收到了一封下属发来的邮件,如是道 “你今天在公司开会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根本不会讲的这么懒,以后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可以花时间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邮件最后还补了一刀说“ 如果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在其他公司,下属直接这样挑战老板很罕见,但对达利欧来说不但不生气反而习以为常,他认为只有同事之间敢坦诚相待,才能避免阻塞言路,这就是作者奉行的极度透明原则。
除此之外,桥水内部会议都会被录音,当评价某位同事时,但这位同事不在场,那么就必须要把会议上谈论这个人的内容发给这位同事,因为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其他人。譬如达利欧在和一位高管谈论一个员工晋升的问题时,高管觉得这位员工的能力很强,可以给他升职加薪,但达利欧觉得这个员工的能力不够,后来达利欧觉得不能在背后议论员工,后来就一个电话把这位员工叫到办公室,然后开始当面评论他。当然评论员工的同时也会给员工解释的机会。其实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叫罗伯特培根,他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虽然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做的是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要完成本职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尤其是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实第二份工作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在桥水只需要做好第一份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够了,不需要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一切的背后还是贯穿着达利欧工作上最理性的哲学,他希望打造出员工就像机器科学运转一样。不过这个极度透明的原则还是有一定代价的,桥水基金新入职的员工离职率非常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入职头两年内离职,而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要求太过苛刻。所以说达利欧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以上就是我们所介绍的达利欧的工作原则。
综上,达利欧的工作原则告诉我们,实行创意择优的决策机制,并使用可信度加权使决策更科学,而不是职位的高低,为了让优秀想法源源不断的产生,要奉行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
那么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呢?
达利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则到底价值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并不是原则本身,而是读者对本书背后的思考。达利欧有就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他甚至还做了一个App (pine button 痛苦按钮),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及反思。这就告诉我们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进行理性的记录和总结。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把感性的经验转化成理性的原则 ,才能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做决策,我们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建立自己的原则。从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就像搜索引擎一样,当人生和事业遇到什么问题,就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作为决策的参考,然后不断地进行迭代升级,可以作用于自身,也可作用于所在的组织参考。
失败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就只能获得感性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要善于把错误转化为原则,让每一个错误都能为你所用,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时刻锻造自己的原则,时刻汲取别人的原则, 用自己的原则来待抗世界的复杂。
为了更直观的get到《原则》一书的核心内容,作者还出了一套30分钟 共计8小结的动画视频: → 网易公开课
生活原则基准:
1、静心工作;
2、精心生活;
3、竞心学习;
工作原则基准:
1、让热情与工作合二为一,并与志同道合者倾力推进;
2、营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合理之事,不可保持异议却缄默不语;
3、珍视诚实、能力强、表里如一的员工;
4、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他人的意见 ;
And you ?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1、不想当面议论别人的事情,会背地里和同事当做笑料闲聊吗 ?
2、对于别人的工作文案 有异议,会缄默不语吗?
3、你生活或者工作中还有哪些恪守的原则,简明扼要说两句儿?
此次读书会你能get到什么?
❤ 了解《原则》一书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迭代,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原则(精读原著);
❤ 写下你对读书会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匿名),并获取 精美学霸版音乐夜光磁性 书签 一枚;
❤ 额外分享几款不错的办公软件:Q-Dir 、 MyBase 、 敬业签 ;
❤ 额外分享几款不错的培养读书和写作的软件: MOOC 、喜马拉雅 、 网易公开课 、 简书 ;
注: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男,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