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或做人不偏不倚,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了。
复习《中庸》第一章。这一章叫“纲领”,意思是这是全书的纲领。
在这一章中,正式提出了“中庸”这一概念,所以说,它是《中庸》全书的纲领。
朱子认为,当喜怒哀乐等情感没有表现出来时,人的心态是平静淡然的,是不偏不倚的,这就叫做“中”。
但是,人人皆有喜怒哀乐,人又生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上,这些情感必然会表现出来,这是人之常情。
但如何表现出来,就有讲究了,就有学问了。如果能有节度、符合常理地表现出来,或者说,在表现出来的时候,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这属于大本;“和”是古往今来人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是人们共同贯通的大路,即朱子说的“达道”。
如果“中”和“和”两者能相互协调,便达到了“中和”,即中庸的境界,大家就心平气和了,社会就井然有序了,天地就会各得其所了,那么,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上天规定人应该具有仁义理智信等美德,这些上天所赋予的美德,也就是人的自然禀赋,就叫做人的本性,简称为“性”。
人们顺应本性行事,就叫做“道”。所以说,道会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道还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同样的,事物也不能脱离道而存在。
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就要按照道的原则自我修养。
这章中没有生字,但有几句话需要记住: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