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妈妈们都跃跃欲试的想凑成一个“好”字,不管最终是否达成心愿,在未来一定是非常希望两个孩子相亲相爱,相扶到老的。
但是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哪对手足天生可以自然的相亲相爱,而那些相亲相爱的手足依靠的都是后天的相处和情感的培养。而助力这种情感的推动手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一、哥哥或姐姐就永远是错误的?永远是需要作出让步的那个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里常常会有这样的声音“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我就想“呵呵”了,难道两个人相处,大的那个就是绝对的错误吗?判断正确与否是靠年龄大小的吗?
你家的大宝有没有偷偷的打一下二宝,或者偷偷的推一下二宝?不会说话的二宝会不会突然就大哭起来,却找不到原因?
两个孩子的矛盾连连升级,甚至水火不容,作为父母是不是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其实究其原因是缘于父母的不公平造成的。
你是不是前一秒对大宝疾言厉色,后一秒对二宝柔声细语?
这样的场景,换成任何一个人站在大宝的立场上都会发疯吧?
长此以往,大宝就会有被抛弃和孤立的感觉,进而发展到用欺负对方的方式疏解自己的情绪。
而二宝,发现每次和老大争,都能获得满足,所以就是一个报复的好机会,进而屡试不爽,最后的结果就是进入恶性循环,进一步激化两个孩子的矛盾。
是不是还有两个孩子抢一个玩具时,你非坚持让大宝让给二宝?
在你眼中,或许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具,可是在孩子眼中,那是最心爱的宝贝,其价值不亚于你眼中的限量版包包。
如果天天有个声音让你把你最心爱的包包分享给另一个人,你还能这么风轻云淡的吗?
伟大的孔圣人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不仅放在国家群体中适用,放在家庭中同样适用,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分得不均匀不公平。
一旦“个体”被贴上不公平的标签,这个人就会有一种是不是要被抛弃的感觉。
不仅仅是成人,小孩子也是如此,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也不懂,追求公平待遇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谁先拿到就是谁的,等第一个拿到的孩子玩完之后,第二个孩子才可以玩,或者两个人可以用商量的办法讨论玩具的归属。
二、手足光环之下郁郁寡欢的偷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身为80,90后的我们从小都是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有礼貌”
“别人家的孩子乖巧听话”
“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帮父母干活了”……
如此耳熟能详的话语贯穿着整个童年时光,所以我们讨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甚至用更加极端的方式去报复这种说教。
现在二胎放开,父母口中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这种风格
“你看哥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不尿裤子了”
“姐姐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帮妈妈干活了,你呢?”
“你看妹妹多乖啊,你就不能安静一会”
“你弟弟学习那么好,怎么你就不行呢”……
性质没有改变,只是比较的对象从别人家的孩子改成了手足之间,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变化会怎么样呢?
肯定是和我们当初一样啊,讨厌那个和自己比较的对象,用更激烈的手段报复这种说教。
如果你还是体会不到,那我们换一种说法吧。
“爸爸,你看叔叔家的房子好大,汽车也很漂亮,怎么你就不行呢”
“妈妈,怎么隔壁阿姨那么漂亮,那么瘦,你却胖呢”
听到这些话有什么感受?难道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大部分父母会有讨厌的感觉吧?
如果这些话是天天说在耳畔呢?
肯定会拿出父母的气势,气急败坏的用一句“你爹妈就是这样,咋吧?”来顶回去吧?
或许你会说:我只是想让两个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取长补短,全部优秀,所以才会这样说。
的确,这个想法非常好,两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各的闪光点,两人都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对于本身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事。
可是,在进行这种行为的时候能否少些负面说教?只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赞扬和放大,杜绝后半句的比较和贬低,这样至少能将破坏手足之间的杀伤力降低。
两个从小长大的手足,对方如何另一个人是最清楚不过了,不用父母去反复夸赞一个,贬低另一个,多少孩子常年处于另一个孩子光环的阴影下喘息,痛苦不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讨厌的事情就不要强压在孩子身上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没任何效果,还会使两个孩子更加心有芥蒂。
每个孩子都将要或早或晚的独立去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那么就不如学着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协商两个人的相处方式和相处进度,相信在没有父母的干涉下,他们会在嬉笑争吵中积累更深的感情,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中相携一生。
ps: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写作训练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