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个好故事,讲述的是我小时候哪个年代学生们的校园故事。一个贫穷家庭的尖子生,处处遭人嫌弃、挤兑、欺负。他却从重重困难中突围而出。
家里的娃最近在学校也经历了些遭遇,心情不好。回到家一触即发,想好好跟她讲讲道理,她就扭头就走,不说话。
每天晚上她有半小时阅读时间,这都连着一个星期没课外阅读了。都八点半了,坐在电视跟前也不进房间。我正好读电子书,就讲了一小段给给她听,没想她听得可认真啦!后面的情节我还没想好怎么讲,就催她去洗澡。娃说还想听,明天继续讲哦!
嗯!其实我看那故事时真的有蛮大触动的,可是哪些心理活动还真不知道怎么讲。
突然想起来老爸可会讲故事啦!就乘着吃饭时间问老爸故事该怎么讲好?
我爸一听就乐了,这算是问对了问题。老爸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当年怎么被会讲故事的隔壁大爷激发出兴趣,怎么揣摩把故事核心内容讲好的经验毫无保留的讲给我听。
原来即使讲个故事也是要用心的。因为老爸哪个年代没有现在信息这么多,娱乐项目也没有。吃完饭或者工间休息大人孩子坐一起听谁讲个故事就是一份享受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最是流行。你讲的时候,听的人里头还有看过这些书的人。讲错了,会造别人笑话的。老爸故事讲的精彩传神,不知不觉成为了我心中的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