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认认真真地看书,可是面对浩瀚的书的海洋,如何快速地阅读一本书呢?
第一、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
好书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它们能开阔人的眼界,帮助人了解生活,认识自己。但有人觉得有的好书太难读了,看不下去。其实,“好书”两个字背后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书籍,也许眼前这本你读不下去,但换另一本就会看得津津有味了。
在寻找书单的时候,不一定要去网上搜索,可以从身边的朋友入手,请他们推荐一两本读过之后觉得非常精彩的名著。先跟着朋友的足迹去阅读,当你有读不懂的地方时,可以和他们探讨,当你有感悟时,可以和他们分享,这样就能及时解决问题,在朋友的引导下越读越起劲。
第二、 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机。
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或者“我看不下去”,刚开始翻开书本前2页的时候,可以不强求自己马上看懂或者马上进入状态。先大段大段地往下读,一般读到20页左右会开始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中。如果这时候还是没感觉,再尝试回看一遍,如果还是感觉不对劲,那就暂时放弃阅读这本书。
还有一个方法是,不管自己是否能完全理解,先把书从头到尾粗读一遍,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然后再看第二遍。就像有个博主说的,“我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得一头雾水,后来放置了半年再翻看,渐入佳境。要不是有第一次阅读的基础,第二次阅读也不会那么顺利。”
这就像吃饭,我们吃饭的时候,不会吃一碗还没饱,就说这米饭不管饱我不吃了,而是再盛一碗,同样的,阅读第一遍的时候,即使读不懂也是有用的,它会给第二次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从了解书籍和作者的背景入手。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读某部名著的时候,读者对作者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就会看懂隐藏在作品里带有自传性质的内容。我们可以看看作者的自传、采访文章等,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每一个作者都是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和其他人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我们理解作家的文字。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最著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独》,很多人慕名去买来看,结果总是停留在小说的那段经典开头里。不妨先看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里面有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故事原型、自然环境原型,读完自传再看小说,会觉得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
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当作名著的引子,读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四、不要太在意书中的人名。
读名著特别是西方的名著,我们最怕被里面的人物给绕晕了,比如《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有二十多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百年孤独》里的一大家子人,名字很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使人脑袋发胀。这时,可以准备一张白纸写下人物关系图,夹在书里,随时补充,随时翻看。
另外,我们可以不急着往回翻,坚持看下去,当我们掌握了足够多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他们就会逐渐变得清晰,不易混淆。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们会对书中的人物产生感情,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样一来脑海里的人物图就清晰了。
还有个方法,如果西方名著里的人物名字太长太复杂,我们可以只记住其中的两三个字,只要能和其他人物区别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