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则分享,其中写到:
“7年前的片子,现在看一点不过时。
这个导演有趣,他的每部片子不管电影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个主角叫徐天。”
读到一则分享,其中写到:
“神女飘渺,巫山锁江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漫坡落红,曲径彷徨
少年英雄,咏志四方
——寄语Simon……”
读到一则分享,其中写到:
“国防科技大学深圳校友会2025新春年会圆满落幕,席间感触最深的两首歌反复萦绕、挥之不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暗忖军容风纪是否合格;
《送你一枚小弹壳》,记忆的突触中雪藏十余年的旋律,首句一出,顿觉五雷轰顶、五味杂陈。
一直在变的是年纪,是事业,还有人生理想追求
亘古不变的是爱国,是情怀,以及校友男女比例”
翻一本书(死去的那天是最值得活的/(巴西)安娜-阿兰特斯著;袁少杰译。--北京:中译出版社),其中写到:
“当你感到痛苦时,你可以治愈埋藏在伤痛中的灵魂。
你的朋友爱你本来的样子。你相信你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你的朋友,但往往是你的敌人让你做到最好。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诚实地表达你的感受。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并不具备自行使自己改变的潜力,真正有这种潜力的是与他人的真实接触。
真相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你所拥有的关系中显露出来。
当你害怕暴露自己的情绪时,你不会说出你的真实感受,你就只能戴着面具。
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让我不开心的。
即使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也不会献身于这项任务。
你的人际关系质量是你自己培养的,你如何培养它将决定你在生命结束时是会享受到好的陪伴,还是孑然一身。
你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你存在,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你会发现,利用你的时间让自己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变得重要是得不偿失的。若你能先做你自己,又因此而被爱,那么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充实。
“我希望我有勇气过上忠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期待我过得生活。””
------
【傻子看世界】
(画面一)
他
走在路上。
迎面有一对走过来,
妈妈牵着女儿,或者,
女儿牵着妈妈。
他将她们的背影拍下,
画面上,有长长的绿道。
绿道的一侧是河流,
另一侧是民居,
民居和绿道之间
隔着一条路,
停了车,甚少有车
通过。
他
见到
有一位老太太,
正被一位男子搀扶着。
他看到
这一对,将要
循着几级台阶
来到这绿道上,
他想着等下,拍下
她们的背影。
她们走得很慢,
他放慢了脚步,
假装在欣赏着
河道中的
风景。
有一时,
他见到她们两个
上到绿道了。
然后,
她们好像要朝着自己走来;
很快,
她们背对着自己
朝前去了。
他开始,从容地瞄准。
老太太杵了一把伞,
她们停在那,
好像在看向路上。
他从她们身边走过,
那下面站一对老头和老太,
正在与她寒暄。
对方朝说她说着的大概是:
你身体还蛮好的。
她说了什么,
他没听清楚,
听清楚的是她的声音
中气十足。
他
那时专心留意
她边上的他去了,
这一位,
看着挺年轻的,
三十来岁,
顶多四十吧。
这老太,看着
在八十左右了,
不知道:
这是她的儿子,还是
孙子?
儿子也好,孙子也好,
不管怎样,
他觉到这画面,比
稍前那对母女的画面,
更温馨。
(画面二)
他
在大坝上守候大雁,
约莫九十分钟。
起先,是单个的大雁,
隔了二十分钟,
是一队大雁。
然后,隔了约莫二十分钟,
是单个的大雁,
他以为没有了,这一只就是
最后。
他还是在等,就当自己
是当值的哨兵。
过了,又约莫十来分钟,
又一只单个的大雁。
它
朝着他晃晃悠悠地走来,
他盯着它看了好一阵,
也不知道这是只啥鸟?
等到他看清楚是大雁时,
先前的从容,瞬间消逝,
紧张起来,因为他有个企图:
拍下这大雁和那月亮
在同个画面中。
它给了他机会的,
他眼睁睁地看到了那个画面,
然而他拍下的是
孤寂的
月亮。
他
很有些遗憾
自己没有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他想着该走了,又还是
决定值守到六点。
虽然。他觉到自己越来越
不抱什么希望了。
大坝上,先前人很多的,
这时也显得很有些零落。
气温,好像也掉落得
很快。
他
看到
有两个小伙子,
二十来岁吧,
应该是在什么学校念书吧?
脖子上挂着相机,
在一个劲地拍,
相机在他们的手里,
在他眼里,像是冲锋枪,
时不时地,
听到一连串的声响,
好些的子弹,
发射出去。
他
有些发愣了:
自己站在栏杆边上,目光扫视着
眼前,天空。
对过,站着其中一位,
面朝着自己,
枪口对着自己。
等他明白过来,
条件反射地侧身,
对面的已经放下枪,
想来,在对方的眼里,
面前的这猎物
已经中弹无数。
他觉到了一种
不自在。
他
待在那位置,
坚持着自己的值守,
眼见着,
面朝自己的那位枪手,
在肆无忌惮地开枪:
地坪上,一家三口
正在嬉闹,
他眼睁睁地看着
那位,从容地
开枪。
够了,时间走到了
离六点还差十分钟,
这两个还在胡乱地
扫射着。
他决定走开。
他
边走边抬头
看着天空。
他知道
应该还会有大雁飞过;
他知道
迟了只是光线变得不好,
即便有大雁飞过,
自己也看不到。
他停在一座桥上,
眼见着那两位走过来,
他开始往前走,
某一时,他回头,
见到先前面对自己开枪的那位,
刚刚抬起枪口,
朝着自己
露出了笑脸。
他
知道刚才
自己又成了对方的靶子。
他觉到
这一次自己放下了,
更确切地说,治愈了,
被眼前这小伙子的笑脸:
这一次,也算是有幸,
被这位选作了模特,
或许,在他的眼里,
自己的形象,显现出一种美?
显现出一种可亲?
或许,在他的眼里,
自己的形象,显现了一位
父亲?
他
看着
这位追上了
走在前面的同伴。
他看着他们两个
肩并肩朝前走去。
某一时,他想着
报复一下,朝他们
扫射一番。
又一时,他转念:
就用自己的目光,
在臆想中开枪吧,
两个人个头差不过,
上身是黑衣,
下身是白裤,
轻快地走着,
像两个战士。
(画面三)
他
走在路上,
心想着
这一天读到的一篇访谈。
心想着,任何一篇文章中,
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好像总能
找到自己喜欢的点,不喜欢的点。
实际上,最后的这一篇,
他在看完之后,感觉很是不好,
或者说,自己不喜欢的是大部分。
他
走在路上,
心想着
任何一个用来
描述一个人的特性的,
比如:知足,乐天,担当和感恩,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
他走着,
正在想
有一个的被访谈的人
自己喜欢的大概有八九,
或许,这可以说
自己和这人
同频?
而最后的这个被访谈的
自己喜欢的大概有一二,
或许,这可以说
自己和这人
不对路?
他
抬头,
猛然间,
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形
在眼前显现。
这不可能,在他看清楚时,
觉到如此惊讶:
女儿和她妈妈,
正在朝自己走来。
他以为她们两个这时
应该在别处的。
赶紧地,笑着,
他掏出手机,
当着她们的面,
开枪。
她们
没有停下来,
继续着她们的赶路。
他还觉到不过瘾,
追过去,
在她们的背后一阵扫射。
这样的遇见,
他体验到的是
欢喜。
后来,他知道她们迟到了。
后来,他评说迟到了
也挺好,要不
我怎么会
遇见
你们?
他
还沉浸在这欢喜中,
当他读到一则分享,
某甲拍的挖笋,禁不住出声:
“挖笋也还得要师傅带!~~~ 你是师傅?还是学徒?”
“我学徒,侄女婿是师傅。老兄想吃笋不?现在我也会挖了。”
“明年回去,我们去掰春笋。”
“冬笋好吃,寄点上来?”
“不用,谢谢。关键是挖着好玩。对啦,下次回去,你记得带我去山里,捡丫丫菌。”
(他想起来,小时候,母亲带着自己捡过的。)
“好,我反正大把时间。捡菌子我也不太懂!”
(剧终)
---2024年12月08日
===
(以前写的文字,在20220802的这个早上,想起来要以卷积的方式与新的文字交织在一起。过往随文的附图,就不去管它了,去掉好啦。对于自己而言,最有味道的,始终是文字。一天一篇吧,读一遍,修订下错别字(若见到)。)
拂拭尘埃(七零九)2022.06.04
夜里。见到那个灯光昏暗的斜道里,站立着一位。他右手拿着小屏幕,左手那侧是竖直相交的另条道。他毫无疑问是在唱歌,虽然我这时什么也没有听到。我停下来,把他的背影留下,脸上带着笑:这么巧,出门前刚刚听了一首歌:SOUND OF SILENCE。这会就是这个景象。
那时,我开始在听了,你凑过来,只听一小片,你说出了它的名字。我这才想起来,这首曲子我听过很多很多遍,在以前。你走开了,我给分享这个的同学留言:谢谢你。今天,我还是头一次,知道歌词是这样子的。以前,只知道曲子,记忆中就好像是没有歌词的歌。他说他也是第一次看这首歌的歌词。
停在某个位置的时候,听到了他的歌声,听到他在不断地唱那句:像夏花一样绚烂。调很有些高企,很有些熟悉的曲。再往前,因为手里还拿着小屏幕,所以能够及时接听一个语音来电,能够和一位同学,聊上一会。几分钟的时间吧,将二十余年的间隔一下子穿透,那声音还是那么熟悉。
出门前,我给他留言,拜托他一件事,关于你哥哥的暑假实习。尾巴上我写的是:即便没有合适的,我也打算让他找个你方便的时间去拜访你一下,听听你的指导哈---有意思,一代又一代人。是啊,在想起来之前,什么也没想,在想到了他之后,就觉到了他和你哥哥有一些什么相似。
相似在哪里呢?大概就是这时的你哥哥和那时的刚要踏上社会的他,处于人生的同一个节点吧。等这样的相似凸显到我的面前,已经是一代人间隔在了。于是,我乘机知悉了他的儿子已经从给学校出来,参加工作了,结婚了。他说儿媳是儿子的高中同学。我听到后虽然当时来不及回应。
晚点,还是一边笑一边在肚子里自言自语:有些相似,他们父子之间。他有反过来问我,我说女儿在上六年级,今天刚把要上的初中给报名了。他听了,回了一声:那还要几年。我听了笑,笑他可能要好好算下,他的儿子和我的女儿间隔了多少年,笑我自己觉到这样子原来这么有趣:我根本没有考虑还要几年,我反而希望女儿慢慢长,就像总也长不大那样。
晚点。在等电梯上来,遇见了谁的妈妈。她手里拿着快递,若不是因为这个,恐怕不会遇上她。电梯门关了,她盯着趴在地上的小黑,问:养了好多年了吧?是,五年了。接着加一句:它可以养到周周上大学。她笑着,回一句:狗的寿命比猫长。我问她:猫呢?一般是十年。想一想,她刚才告诉我她家养了两只公猫,因为我开玩笑:你家的两只猫不会生一窝小猫吧?想一想,她家的猫抱回来时,估摸在她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吧?看来也能养到上大学。
那天,也是在电梯上。一位送快递的,和我一起上来。他盯着趴在地上的小黑看,问我是不是要每天遛,告他:每天早晚各一次,解决大小便;即便不用解决大小便,也是要遛的。他一直看着,说了一句:养猫方便些。我听了,抬头看看他,心里想:他大概养了或者想着养猫吧?心里想:养狗多有意思,每天把人赶出来散步。养猫,可做不到这个。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说起那个枪击事件中间存在的一些可能错失了的机会。或者说,中间的好几个点,如果不是那样,而是另样的话,这个事件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结局应该会比已经发生的要好一些。那时候,我在拖地,我在想着这些个错过的机会,我听到肚子里的自己在辩解:人的响应,总是需要时间的,不管什么事,越是陌生的事越要花时间。
那些人,无意间参与到这个事件当中来的,每一个预先都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明示或者暗示自己应该另样做,以避免可能的悲剧发生。谁也没有后眼,看到后来呈现出来的这结果。无数的无数,事先的和事后的,根本就不相干。就像那天一位问我:统计数字有什么用?我抬头呆呆地看着他,脑际一片空白,等着他继续,他说出来了:那已经是结果了,结果有什么用?
他说的是商场,那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个事件是完全突发的,那些人若不是这一次这样遇上,原本是活一辈子也不会想到的。它,实在比今天买一张彩票、明天中了大奖,更加不切实际。它,实在比想象着乘坐飞船从地球飞往月球,更加不可想象。很多的情形都是这样:前车是后车之鉴。
若不是昨天,我和你爷爷通电话,知悉了你哥哥的一些情况。若不是昨天,我把一位老师说成是语文老师,然后被那位同学订正为历史老师。我今天不会在莫名奇妙的情况下,想起来把你哥哥的实习拜托给这位同学。虽然事后而言,做出这个拜托应该是很显白的。虽然事后而言,他的响应是很自然的。
结束了这段通话之后,我还在兴奋中。我看到的已经不是所拜托的事,而是我在最后所托请的:听听你的指导。这样的一个画面:你哥哥和这位叔叔,面对面在一起,由浅入深地聊着什么,由第一次见面,到以后可能的一次又一次的见面、一次又一次的交谈,才是那兴奋所在。就是这样,有什么在一代人又一代人之间传递。就是这样,我不在场地在他们当中。
读到一则分享,也涉及到两代人。女儿陪父亲劳作,她说她的心既高兴又难受。我推测的是:高兴也因为这劳作,因为父女两个一起,因为父亲还那么健。难受也因为这劳作,因为年过古来稀了,因为可以享点清福了,父亲还这样不爱惜身体地干着活。
读到这个,我也有些难过,不是替她父亲,而是替她:她还只是站在她的角度,而不是她父亲的角度,来看。然后,替自己脸红:你这个,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痛。换了你自己试试?估摸也跟她一样。
没有亲身涉足进去的事情,看上去总可以轻松自如些。亲身涉足进去的事情,看上去就总做不到轻松自如了。那尺度啊,那无论涉足或者不涉足,总能够保持必要的轻松自如的尺度,怎样才能把握住呢?这可不是有什么规则,只要可以背下来,就一劳永逸能够做到,这只有在每件事情当中去试图做到。
每一天,我们要说出很多个不知道。每一天,我们在说出一些不知道之后,会做点什么,让其中的至少一个不知道变得不那么不知道一些,这会带给我们一些乐趣,这些乐趣总是牵引着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明天。这些乐趣总是牵引着我们,让我们相信:不知道总会带来知道,这就是那SOUND OF SILENCE吧?2022年06月05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