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职场上从业人员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职场人带有负面情绪的比例越来越大,各种抱怨越来越多。虽然我们都知道抱怨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也找了很多书来看、请了不少朋友开解,但往往不太奏效,长此以往,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最近在得到上看到一本教人如何处理职场上负面情绪的书,书名是《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感觉很受用。作者是畅销书作家日本人高彬尚孝,全球战略顾问、沃顿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先后在麦肯锡、美乳石油、JP摩根大通等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后任董事,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现在他成立了高彬尚孝事务所,是一位致力于强化个人心理素质的专业人士。
书名听起来有点像是教具体的思考方法,但实际上讲的是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怎么样处理我们的情绪。作者告诉我们,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
作者曾在美国麦肯锡公司参加一个项目,为一家美国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改组策划方案,其中有一个裁员计划。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个该银行当时一起合作执行这个项目的员工,发现该员工也被裁掉了,但他发现对方没有一点怨恨和愤怒,没有抱怨公司,也没有抱怨这个裁员计划。这给他很大的触动,他想到自己的祖国日本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普通人的工作压力逐年上升、境遇逐年下降,很多人在压力下形成抑郁。在聊天中他发现这但员工很快又找到了新工作,显示了在高压下仍然能冷静、客观地处理问题的优秀抗压能力,认为很有必要写本书来分享他的经验。
书中主要讨论怎样在高压力下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
我有个在通信运营商的朋友,一直干着普通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几年后由于计费管理岗位的同事辞职,他接任了该岗位的工作,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努力的工作。新鲜感让他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扑到工作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不断地给他加工作,以锻炼他的工作能力。由于工作内容单一、琐碎,时间长了,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很多年没有提拔。他逐渐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感觉越来越没有干劲,负面情绪越来越多,感觉工作的意义不大,慢慢地容易对同事发脾气,晚上也容易失眠。终于忍不住提出了辞职,虽然领导对他进行了思想上的开导,但终究无法解脱而离开了该公司。
我这位朋友就是向压力屈服了,产生了坏的负面情绪,导致了坏的行为和结果。这种在压力下处理思维和情绪的能力就是心理韧性,也就是在压力下提升抗打击的能力。心理韧性弱的人,在面临机会时,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没有处理好情绪,容易导致失败。而心理韧性强的人,在高压下能够体现出更专业的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容易抓住机会,成为了在职场竞争力强的精英。
那么,如何让心理韧性变强?
作者首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在压力下会产生负面情绪。每个人在承受高压时都会有各种情绪反应,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大家通常认为这与人的性格有关,消极悲观的人遇事会往不好的方面去想。情绪很难控制,这是在某种条件刺激下直接作出的反应,性格好的人反应强度没有这么大。
作者说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尽管人和人有性格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情绪控制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就好比逻辑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同样一个场景,如领导批评,有人就会发火,有人就会处理得比较淡然,这与思维方式有关,这些能力可以训练,而情绪控制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ABC理论,描述外部刺激和我们做出反应过程。A是Activating,指外部的刺激、诱发性的事件,比如领导批评、别人的讥讽、很糟糕的结果等。B是Belief,指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你是怎么解读领导的批评和外部这些不幸的事情。C是Consequence,就是事情的结果、最终的行为和情绪,指你最后做出的反应、情绪和行为。ABC理论认为,情绪行为C并不是外部刺激A直接确定的,而是由B,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引发的。
按照ABC理论,在高压力的情况下,产生情绪失控或负面情绪不在于我们的性格,也不在于情绪的反应方式,而在于有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作者发现所有坏的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错误思维方式,叫“必须型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能这么做,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要做到。比如项目快到截止期必须要完成、这次考试必须要通过否则没脸见人、这个客户必须要拿下否则就会被开除等,认为我们面对压力时没有其他选择,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被领导批评的情况,如果我们用必须型思维方式去思考,就会认为自己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但没有做好,是不可接受的,这就是坏的负面情绪,有可能会让我们放弃甚至是沉沦。
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有好坏之分。好的负面情绪则是那些能够激发紧张感但能提升行动力,让我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情绪,比如担心、不快、悲伤、自责等,如果我们把思维方式从“必须型”改为“愿望型”,把绝对要求变成相对愿望,即我们最好应该完成任务和目标,不完成也可以打接受,则可以避免坏的负面情绪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你可能会认为,必须型模式能提高士气、激发斗志,而愿望型模式会让大家没有动力。作者不这样认为,必须型模式听起来好像很鼓舞士气,但实际上是有很大问题的。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只不过是你自己能不能接受罢了。绝大多数事情的最后结果都是有替补方案的,只不过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其次,要求任务必须绝对完成是不现实的,因为凡事都有多种可能性,有很多事情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没有办法控制。
再次,用必须型模式来要求往往给人感觉是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全完了。我们应该去想还有什么方式,或者换一个目标来实现这个解决方案,而必须型模式会让我们减少灵活性。
最后,如果我们一直用必须型模式来考虑问题,会有很大的压力,人会变得焦虑而很难集中注意力,一旦没有完成,心理落差会特别大,这时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小。
所以,要增强心理韧性,就首先要将思维方式从必须型转变成愿望型。书中作者告诉了我们转变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肯定你的愿望或者目标是有重要价值的;第二步,要去否定绝对的要求,认为不是必须的;第三步,要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第三步,现实地评价坏的结果发生的情况;第五步,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
比如你在办公室的时候,领导突然气呼呼地走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对你说:”你给我提交的这份报告里面居然数字算错了,而且有多处错误,害得我在公司领导面前把脸都丢尽了,你必须给我把这些错误全部改好。“如果你用必须型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就会产生罪恶感,认为自己是一名专业的老员工,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同时认为领导做得太过分了,有可能就会对领导产生矛盾。
当我们转变成愿望型的方式来应对时,就可以分五个步骤来处理:第一步,这一目标的重要价值,承认专业人员确定不应当犯这样的错误;第二步,要否定绝对的要求,即尽管在细节上都能做对,但不是绝对的,确实没有办法在现实情况下永远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第三步,要认识到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比如睡眠不足、因为其他同事给的数据是错误的等客观情况;第四步,现实地评价坏结果,即使犯了这个错误,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自己可以承担相应责任;第五步,想尽办法弥补因此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并吸取教训。
当我们转变思维后,会变得积极主动去处理问题,负面情绪不会产生对抗性,不会因此而抱怨、推卸责任而扩大影响。
职场上负面情绪无处不在,只要处理得当,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