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打磨1篇稿子,比写100篇流水账收获更多,这个写作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对于写作者,无不渴望投稿变现,这既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认可,也是辛苦付出的应有收获。

然而,现实是写稿可以任由思想之马驰骋,但改稿必须学会随时勒马。

写稿可以粗枝大叶,改稿必得细细打磨;

写稿可以天马行空,改稿必须遵照方法;

写稿可以一气呵成,改稿常常再接再厉。

不客气地讲,改一次稿子掉一层皮,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正如海明威所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

经历多次改完的稿子,就像耐心打磨的玉器,从内到外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所以,认真打磨1篇稿子,比写100篇流水账收获很多,这个写作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一、为何要修改文章

写作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一篇未经打磨的稿子,就像一间没装修的毛房,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其实,缺少的不是别的,正是修改这一步骤,这既是投稿的最后一环,也是变现的关键一环,你是否引起足够重视了那?

不要以为自己天赋异禀,因为就算你写得再好,总还有进步的空间。往大了说,即使内容无可挑剔,标点也不见得全部正确。

就连鲁迅先生都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一定程度上讲,未经修改的文章只能算初稿,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章,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二、修改文章的意义

01. 对文章结构的意义

从结构上看,修改可以使结构更加清晰。通过修改,主题统一鲜明、标题突出主题、素材贴切有力,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02. 对文章细节的意义

从细节上看,修改可以使细节更加完美。通过修改,标点正确无误、开头引人入胜、结尾升华主题,细节到位、渐趋完美。

03. 对文章形式的意义

从形式上看,修改可以使形式更加统一。通过修改,思想统率全文,结构完整清晰、段落整齐划一,形式完美、赏心悦目。

三、修改文章的步骤

文章修改并非乱改,而有特定步骤,就是要做到“三看”。

01. 看主题

主题好比文章的眼睛,文无眼睛则不明。

一看是否偏离既定主题

比如,你要写健身的好处,最后却写成了如何增肌,这明显犯了主题跑偏的错误,导致一切努力归零。

二看是否出现多个主题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就像一串珍珠中间只有一条线。如果写文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

02. 看结构

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文无骨架则不立。

一看结构是否健全

不健全的结构,就像瘸子出行,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所以,要对结构作细致检查,如小标题是否遗漏,结尾是否存在,观点是否出现,素材是否多元等。

二看结构是否清晰

不清晰的结构,就像雾里看花,让人左右看不清楚。所以,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对文章至关重要。至少要做到大标题统领全文,小标题论证中心,大小标题结构清晰。

03. 看素材

素材好比文章的血肉,文无血肉则不成。

一看素材是否丰富

文章素材不足,就像很瘦的人站在户外,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吹走。当然,素材充足,不等同素材堆砌,你可以多种途径选择素材,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

二看素材是否贴切

文章素材不贴切,就像胖子穿紧身衣服,让人怎么看着都不舒服。所以,只有素材贴切,才能论证有力,将话说到读者心坎里,读后心悦诚服。

四、修改文章的误区

修改文章有两个雷区,你必须巧妙避开。

01. 一个字都舍不得删掉

有人看自己的初稿,就像父母看自家的孩子,没有一个地方不好。如果你让他大刀阔斧删改,无异于要他的命。

这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写文章不仅耗时间,还要动脑子,笔下文字既是思想精华,又是辛苦所得,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文字。

但是初稿毕竟是半成品,只有打磨才能顺利交付,这里提供一个修改的“冷处理”小技巧。

让写作和修改间隔一段时间,达到写作和修改彻底分离。你会发现,当你从写作的思维里跳出来,会更容易发现文字的不足,不信你试试看。

02. 文章写完才需要修改

之前多次强调,先完成后完美,先写好再修改,但这不意味着只有文章写完才可以修改。

一般而言,修改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阶段性修改,即每写完文章的一个部分,就做一次修改。

另一种是结束后修改,即文章全部写完之后,再统一进行修改。

这两个阶段各有优劣,没有哪个绝对的好,哪个绝对的坏,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

这里只是强调,文章并非只有写完才可以修改。因为一旦你写嗨了,经常到最后才发现跑题了,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五、写在最后

俗话说,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文章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似珍珠般璀璨夺目。

所以,要想让文章脱颖而出,就不要觉得修改麻烦,要甘于在上面下苦功夫。

最后你会发现,文章每修改一次,你就会进步一次,进步速度常常达到惊人的地步。

所以,认真打磨1篇稿子,比写100篇流水账收获更多,这个写作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写作成就人生。

写作成就人生专注写作,为你的写作助力加油,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评论、欢迎转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