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卫视热播的原创声音魅力竟演秀《声临其境》的年度大秀落下了帷幕。这档堪称零差评的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便居高不下,可谓是掀起了一阵“配音热”。看过的观众其实也不难发现,抛开所谓的颜值和粉丝人气,这档节目请来的嘉宾更多是资深的业界实力派大咖。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节目在23岁以下年轻观众中份额近14%,在24-43岁年龄段观众中份额也近10%。没有任何的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导演徐晴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当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分分钟做到崩溃。而如今,这样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已受到广大年轻群体的认可与支持,也让更多的圈外人看到了那些在银幕上光鲜亮丽的演员背后所不为人知的一面。
“如果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出现过,那么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这句撩动万千少女心的“不将就”火了钟汉良,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他叫边江。
《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相信大家对这些偶像云集的当红热播剧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剧的男主角的配音也都出于边江一人之口。台词不过关,配音来帮忙,在圈内已是蔚然成风。他甘心为他人做嫁衣做幕后英雄一做便是十几年。当曾经有人问过他这么多年做幕后会不会很落寞时,他坦言:"角色里的内容带给了这个声音更加鲜活的东西,这个角色是我演出来的,从我心里演出来的。既然你入了这行做了这事那你就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去把它做好。"
记得张国立在回忆自己年轻时做配音演员的经历时说,当时那段时间配音是唯一赚钱的手段,那时候每天等着配音的活,配一个20块,最高的一天赚了80块。如今这个行当有了着落,用声音塑造人物,当成生存手段的人,我们都应该像他们致敬。
说句实话,在娱乐圈除了像季冠霖,乔诗语,姜广涛等等这样的知名配音演员有较好的待遇外,还有无数个默默无闻的“边江”,他们地位不高也不被人所熟知,甚至常常会被明星粉丝误解。他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聚光灯四射的舞台,他们便把小小的配音间当做舞台,表现着和银幕上演员同样的喜怒哀乐。他们是无名英雄,没有令人艳羡的收入,甚至有的作品都没有署名,更多的是寂寞,枯燥无味相伴。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人们关注的都是台前的无限风光,可是这档节目却让更多的幕后工作者有了发光发热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配音演员的辛酸和不易。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平淡,他们在做着看似平淡却不平凡的工作。对于配音演员来说,他们是光环背后的小光环。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平淡,也许就是一个配音演员的自我修养。
经历越多的人,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当主持人王凯问到戏骨王劲松在演老生时有什么心得吗?他说:“只有两个字,用心。"在扮演血色湘西中的瞿先生时,他特意要求换一身当时穿的长衣,以表示对角色的尊敬。面对经典,他用行动诠释了对艺术的敬畏。举手投足间的举重若轻是装不出来的,那些看上去云淡风轻和神态自若都曾是在背后一个个咬牙坚持的灵魂。
都说艺术高于生活,可同样也源于生活。老一辈的艺术家用实践证明了对于角色的尊重,这种对于艺术的敬畏给当下年轻的演员做出了榜样。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王洛勇,这位百老汇华裔第一人,用一段《哈姆雷特》的独白震撼了全场。为了更贴近人物的状态,年过半百的他匍匐在地上 ,寻找那种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情感状态,他用古英语的发音,把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转化为台词的语言表达上,堪称是殿堂级的演绎。
记得赵立新在配《闻香识女人》时,就连陈凯歌后来都感叹有一瞬间感觉是阿尔帕西诺本人在配。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赵立新这个名字或许并不熟悉。集演员,导演,编剧于一身的他在娱乐圈默默耕耘,可谓是戏红人不红。可也正是多年表演经验的积累,练就了扎实深厚的功底,让他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得以大放异彩。都说出名要趁早,在这个人人想要在镜头前出风头的娱乐圈,他却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用心塑造每一个人物。优秀,是一种习惯,这一次他让观众记住了他。
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容颜随易老去,但时间却会让一个人越来越动人。
张丰毅即使在高烧三十九度五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到了现场,正如他所说的:“所谓戏比天大,即使生病也得坚持下来,做好老演员的表率作用。”为了把话说清楚,一个绕口令每天练三四十遍,就是练舌尖和嘴唇的那种力度。虽已人过中年,却依旧宝刀未老。洗尽铅华总比随意涂抹来的更真切自然,正是这种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偏执,让人从心底又生敬意。
试问何为对艺术的尊重?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这些老艺术家,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有着如此热诚的赤子之心,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人何其有幸能半生热爱一件事,在黄金年代已过的时候还能拿出储物丰富的粮仓,与过路人分享。他们从来不用通过绯闻炒作吸引眼球和蹭热度,而是用作品说话,用实力去征服,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保有自己不变的真实态度和处事原则,是他们的自我修养。
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说:"什么是忠实的表演角色?这就是:当站在舞台上时在角色的生活条件下,与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充满逻辑地、按照顺序地、像人那样思考、希望、追求、行动。"
在《声临其境》就是这样,要么你就模仿,要么你就用你的方式也来一段。
让我最感动的莫过于高亚麟老师配的《剩者为王》里的金士杰扮演的父亲,一点都不夸张地说我本人是看一次哭一次,也许是家有儿女中父亲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在场的女孩子的心都被他的情感所融化了。他把父亲心里面非常微妙的变化表达了出来,根据原声的口型和情感体验三度创造,这远远不是简单的外部模仿的问题,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记得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段是梅婷在配《唐山大地震》的一幕。脱掉了高跟鞋,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全场安静。第一句台词出来,就把观众带进去了,第二句台词出来,观众眼泪就下来了,第三句台词出来,就是让人撕心裂肺的痛彻。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演员们的专业功力震惊,也被他们沉浸其中的状态打动。
在戏剧表演上有这样一个说法,以台口为界,进入舞台即进入角色。在没有任何情景渲染的情况下,想要快速融入角色绝非易事。感情是强制不了的,它真正考验了一个演员临场发挥的能力。 把配音当表演来对待的态度,传递的不只是声音,还有声音所承载的情感,观众享受的才是场盛宴。每一个来到这个舞台的演员,都投入了极大的艺术热情和专业能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身边的每一位折服。
所谓匠人,大概就是拥有这样的情怀,心中有情,也许活得会比别人苦一点,但也比别人快乐很多。
在如今浮躁而喧哗的娱乐圈,形形色色的新闻每天如走马灯一样地频繁更替。每分钟更新一次的微博热搜,瞬间火爆的新闻头条,这个每天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好像已经很难沉淀出真正值得称之为经典的东西。而《声临其境》却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沉静下来,慢慢的聆听一个声音,用心感受那些来自灵魂深处呐喊。它带着文化的氛围,艺术的氛围,正能量的氛围,把美传递给大家传递给这个时代。
致敬每一位以声音作为职业的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