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一个旁观者,没有深切地参与到周围的事情中,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存在过。我总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待足够长的时间之前就逃开,如此往复,已经六十多个年头了。很多人活到这个年龄,就开始感怀自己曾经历过的岁月,希望自己能够多活一些时间,毕竟生活美好,有责任、欢笑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等着他们,他们的人生已经在幸福中确认了下来,那种稳定感,连死亡都无法剥夺。但对我来说,过去的犹如已经翻过的布满尘土的陈旧不堪的烂书籍,里面既没有营养,也没有什么让人能感受到庸俗的开心的东西。如果这本书的内容里能多些开心,可能我会成为一个庸俗者?谁知道呢。我并不是否认庸俗者的生活,反而,我不止一次为自己没有过上那种生活而惋惜。不过说到底,选择权并不在我手里。人的生命一部分是出生的时候便注定的,另一部分则暗藏在未来的生活中;对我来说,两部分都没有让我成为另一个自己,而是让我在孤独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
我并不为此惋惜,对将来的生活也没有期待,这不是圆满,而是最大程度的残缺,好像失去了心脏一样地活着。我的一生都在逃脱,意味着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有一个更美好的、温馨的地方等待着我。但活到了这个年龄,也该对这种想法死心了。我的身体已经开始衰老,连同我的梦想、我的思想,一起散发起年迈的人身上所散发的气味。我也得到了某种生活,就好像一棵树,哪怕没有结出什么花朵、什么果实,也应该怀着对生命的敬意继续生长一样。不遂人意的事情太多,我顽强地活着,同时,也是卑微地活着。我还是无法承认自己的平庸,我宁愿认为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平庸的。我也是一个传奇,只是一个没人了解的传奇罢了。不过这些话说出来,多么像是自欺欺人呀。
这些年我住在b镇的一个用石头和木头搭建的房子里,平时的工作是给两条巷子外的专门负责给人提供装修材料的店家提供我自己手工绘画的玻璃。这种玻璃是先造出普通的透明玻璃,再把其他的彩色玻璃加热,在上面绘画出一些图案,然后等其凝固而成的,就成为了具有装饰色彩的玻璃窗户——这是某种艺术品?也是这个小镇所特有的。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份做起来稍微轻松一点的工作。我不是什么能工巧匠,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所以几乎在温饱的边缘挣扎,有一些人和我从事一样的职业,但做的比我更好。不过我应该满足了,因为我的心思基本上没有在工作上,日复一日就是重复地去做同样的图案,这能使我放松,所以我的技术多少年都不会进步。我得出的结论是,当我知道自己要过的是哪一种生活以后,其他的生活就都难不倒我,也无法让我期待或者失望,所以也许在别人看来,我工作起来就像一个呆鸡一样没有生机。
写到这里,我想我需要解释一下。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我”这个人吗?我要说,他只是一个虚拟的产物,一个小说的主角。现实中当然不会这样一个人,但他又存在于现实中的角角落落,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他,有无数他的影子,尤其是我的影子,他是我生活的产物,是小说里的另一个我。他存在在我心中,经历了我所经历过的痛苦和失望,我希望他能在小说世界里探索,以身作则地为我寻找出一条出路,但这种想法也许永远无法实现。b城,也是我编出来的,为什么叫b城呢?因为没有哪个地方的名称能供我使用而又那么真实,我也不想诌一个名字,起名字很麻烦,所以就用了一个英文字母。将来还会出现c城,d城……也许还有a城呢。我也不知道命名的规律是什么,也许就是凭心情。还有那种在玻璃上画画就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现实中我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工作,也许我会开心死,我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只能来写这些愤世嫉俗的小说。唉,不要提这些扫兴的事了,我们专注于这个故事吧。现在故事里有一个老头,也就是“我”,已处于生命的尽头(不是时间上的尽头,而是阅历上的尽头),他现在生活在一个小镇,那个小镇不在现代,现代生活已经很难容下那样的生活方式了,所以他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他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魔法世界,好吧,更显得不现实了一些。就这样吧,一个魔法世界。
我们继续来讲这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