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沦为读书机器。
读书机器是我们中国高考体制下应试教育的产物。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思想: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在中国高考体制下,读书机器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资源和能力分配不均的社会,在这个拼爹的时代,高考或许给了我们一点点公平的希望。于是,为了拿到高考那张通往我们唯一出路的通行证,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甚至放弃了我们所有的兴趣爱好。在中国高考体制下,读书机器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扮演的角色。从小我们就被赋予了使命,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长大后,沦为工作狂。
于是,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工作了我们由于受到学生时代的影响,觉得我们生下来的使命就是挣大钱。我们沦为了工作狂,除了工作我们一无所知,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似乎都是空中楼阁,享受这个词似乎与我们格格不入。我们的座右铭变成了: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们就是要做不一样的烟火,诗与远方都是堕落的表现。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我需要钱为我们补贴家用,为了以后我能够买得起所有我想买的东西,为了让我的生活品质不至于那么糟糕,为了在人群中还有那么一丝丝尊严。可是,穷尽一生,放弃所有的兴趣与爱好,抛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去追求所谓的成功,真的有意义么?我们的生活不应该被学习填满。当然,享受主义也是不被我们有想法的年轻人所追求。现在的问题:我们怎么样让生活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学习和生活就像是我们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任何极端主义终将变成阻碍我们成长的因素。那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学习如何高效=玩耍怎么把握度?
1.学习时间就好好学习,不管是独立作业还是群魔不乱舞,刷朋友圈、聊电话会让我们学习分心的事情,我们统一一个时间再去做(这样我们就能高度集中于学习之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我们就能完成高强度的工作);
2.合理控制社交时间。人是种社会性的动物,就算是和尚也难以忍受与世隔绝的寂寞,但是交友上花太多时间会耗费我们很多不必要的精力。一星期1,2次与朋友的聚会就可,其他时间用于给自己增值,学习各种与生活或者工作相关的技能,毕竟自己才是自己永远的主人。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人有四个维度,高度、深度、宽度、温度。高度让我们获得更大的权利和社会地位;深度让我们在我们的技能领域成为佼佼者;宽度让我们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温度让我们心灵的品质,做人的底线发挥到淋漓尽致。每个人的人生四维度配比都不一样,但是总数都是一样的,单一的在某个领域追求极致只会让我们看问题太片面,盲区无穷尽,我们便会掉进无尽的深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