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从未走失的自己

晨起煮茶,水汽漫过杯沿时,忽然想起五十岁这年,最该致敬的,原是那些从未褪色的"底色"。

比如初心。年少时总爱说"要成为怎样的人",后来在烟火里打滚,才懂守住"不成为怎样的人"更难。曾为了一句承诺,在暴雨里等过三小时;曾拒绝过更轻松的捷径,只因为"这不对"。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藏着最初对"体面"二字的理解——原来初心从不是什么宏大的誓言,不过是在每个岔路口,都敢选那条让自己夜里睡得安稳的路。

比如坦诚。人到中年,渐渐学会了"看破不说破"的圆融,却依然学不会敷衍自己。对朋友,能说"这事我帮不了",也能说"你这事做得不妥";对自己,敢承认"当年确实错了",也敢面对"现在依然在乎"。坦诚不是锋芒毕露,是知道与其用伪装换体面,不如用真心换自在——就像老茶,褪去了新茶的青涩,却把最本真的醇厚,熬得愈发分明。

比如重情重义。走过半百才懂,所谓情义,从不是锦上添花的热闹,而是雪中送炭的沉默。是朋友落难时,不说"加油",只默默递上一张卡;是亲人疲惫时,不讲"道理",只把热饭热菜端上桌。这些年,删过不少通讯录,也疏远过一些酒肉场,却始终留着几个能半夜拨通电话的名字。原来情义从不用刻意维系,就像老树根,埋在土里不声不响,却早已把彼此的人生,盘根错节地连在了一起。

还有那些旁人看来"没必要"的执着与倔强。为了一个未完成的爱好,在深夜的书桌前耗到眼酸;为了一句"要做到",哪怕难到掉泪也没松过口;为了心里那点"不认输",摔了跤,拍掉灰,依然梗着脖子往前走。这些"痴心不改",或许不够聪明,不够圆滑,却是对抗岁月磨蚀的铠甲——让我们在被生活磨得快要失去棱角时,还能摸到心里那点滚烫的火苗。

其实说到底,这些被致敬的品质,不过是"做自己"的另一种说法。从年少时的横冲直撞,到中年后的从容坚定,变的是处世的方式,不变的是骨子里的认真。就像这杯茶,水温会凉,茶色会淡,但茶的本味,早在摘下枝头的那一刻,就刻进了骨子里。

五十岁,敬这些一如既往的坚持。敬那个在岁月里,从未真正走失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