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季第2周-286-Lois-《Reasons and Persons》

打开了好几本书,都觉得以我目前的水平不足以理解作者的意图,随便翻了一下,忍了长到恶心的一篇篇前言,终于看到一个恰好今天和朋友随便讨论了一下的主题。虽然我还并不能很好地跨越语言的鸿沟阅读这类书籍。

Part 1 self-defeating theories

1利己理论(S)

S givesto each person this aim: the outcomes that would be best for himself, and thatwould make his life go, for him, as well as possible.

为了回答如何利益最大化这个问题,作者列举了三个相关理论:

-Hedonistic

Theory、Desire-Fulfilment

Theory、Objective List Theory.

作者认为,这三种理论有重合的地方:For each person, there is one supremely rational ultimate aim: thathis life go, for him, as well as possible.

他想讨论的主要是rationality,因此这是他主要关注的部分,而不讨论三种理论的不同

2为什么利己理论是间接自败的?(针对具体时间、具体个体)

纯粹自利的意向最终也会导致较坏的结果。

比如,当以幸福为目标的时候,幸福反而更加难以达到。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对于享乐主义理论和愿望实现理论来说,如果某人执着追求某一最强烈欲望从不克制,那将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降低整体幸福程度。

3但自利理论最终是在说,如果可以,不要永不克己,不要永不改变这种纯粹自利的意向。

4因此,自利论并未失效

5但是这种改变纯粹自利意向的要求,以利己理论本身是非理性的,这样合理吗?作者举了a case of rational irrationality(p21)

6为什么自利论暗示非理性行为不可避免?

“我有时非理性地行动,做我自知对我将更糟糕的事情,这只是为了更大利益不得不付出并且值得付出的代价。”

(这一段的精彩论述远超过我能够复述和表达的范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伞在执手,细雨如烟路两头,可是寸难行?思之在左念在右。 雨透新容,远山如斯型见瘦,可是爱别离?得之在前失在后。
    胭脂鱼画阅读 315评论 0 0
  • 没有一点你的痕迹 每天的早安晚安似乎成了习惯 大概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等也等不来 世界上哪有你张口要就有的东西,他...
    余九月阅读 2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