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甲方多半是指孩子,乙方多指父母。在亲子这片江湖上,父母儿女相爱相杀,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乎?煮一壶老酒,我们聊聊这个江湖上甲方未成年时,发生的战争。
(一)甲方让乙方烦
几个班主任一起聊天,发现每个班都有让老师烦的学生,不遵守自习课纪律或者上课时做些搞怪的动作让老师气不打一处来。怎么办呢?别急着解决问题,先看清楚问题是什么,才好对治。如此这般的学生多半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想在学习上引起老师或同学们的关注可能性不大,而他发现搞怪可以让他变成super star,他终于让大家看到他了。看到这些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时,您会发现没有对错好坏,他只是认定这样的行为可以让他被关注,所以就N次重复这些行为。班主任们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怎么做呢?如果学生的行为并未严重影响课堂秩序,选择忽略,让他的行为像空气一样穿过;而一旦这样的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比如帮班里饮水机换新水等等,老师就郑重点赞。这样,他就会收到一个信息:搞怪老师看不到,为班级做贡献老师会关注。
同样,小孩子也常常让父母烦,一会儿一句“妈妈,妈妈,你过来。”或者一家人在看电视,他突然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大,全家吓一跳,目光都向他聚焦,他想得到关注的意图就满足了。有一个高中生,和妈妈生活,他特别想念爸爸,去奶奶家也看不到爸爸,他就故意惹爷爷奶奶生气,最终爸爸回来训了他一顿,回到学校,他很开心地跟同学说,“这周我见到我爸了。”孩子就是想让父母看到,看见是最大的慈悲,只是在他想让你看的时候,多看几眼。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等到父母想多看看孩子时,也许孩子已展翅高飞。虽然小小年纪让父母烦,烦的背后是幸福,看您怎么看了。
夫妻双方也常常出现一方让另一方不胜其烦,其实只是想要关注,一个丈夫诉苦,回家妻子做饭不消停,一会儿让他择菜,一会儿让他剥蒜,他就想看看书而不得,知道妻子就是想要关注后,丈夫一回家就靠着厨房门和妻子说话,妻子很开心,做饭的一切事务全包了。当一个人让您烦时,TA可能在您身上投入了特别的情感,请您珍惜噢。
(二)乙方生气了
您大脑中认为事情应该这样这样,而现实却是那样那样,于是冲突产生,“生气”出现。这里把甲方专指我们的孩子,他第一次让您生气,可能在2岁左右,他会说“不”了,他想当这个世界的王,您觉得可气,但一切还可以强制执行。高明的父母,这时就开始和孩子商量,让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孩子频频让您有生气的情绪,是在他的青春期,孩子想要自己说了算,父母就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思做好,孩子在这一刻就会跟您对着干。不为情不为意就为争口气。家庭中常常上演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们哪有时间思考人生,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算计“鬼子”了。父母错误做法就是强迫高压,还用当年对付小P孩时的招术,一个爸爸说,当儿子握住他要甩过去的拳头时,他害怕了。独立自主是人性的基本权利,只有独立自主才可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争取自己的主权,就想传递一个信息:我的地盘我做主。可能孩子会碰壁,会受挫,然后呢?您害怕他碰壁受挫,把他揽在翅膀下面,然后呢?父母最好采取抱持的态度,你选择你做主,我们相信你能做好;如果受挫,需要支持,来,这里有个港湾永远让你停泊。当您真正把属于孩子的权利交还时,允许他有个成长的时间,他可能会把事情搞得很糟糕。请父母们温和而坚持对待,“温和”接地气的说就是微笑,语速缓慢,语调柔和,当您语速快、语调高时,对方只感到逼迫,本能就会反抗,这件事该不该做根本没心思考虑,请您慢慢地跟孩子说;坚持就是坚持让孩子为他的选择买单,切忌冷嘲热讽,看好戏心态。
一个高中女生的妈妈向我抱怨,女儿放晚自习回家,我让她喝水,不喝!喝牛奶,不喝!喝蜂蜜水,不喝!我气得河东狮子吼。我给她普及了乙方生气后的策略。后来告诉我,孩子放学回家,告诉孩子桌子上有牛奶、蜂蜜水、凉白开,自己选,孩子开心地全喝了。孩子要的不多,她就想要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您见过一个1岁多的孩子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数次失败之后,爬上沙发,坐在那里的表情吗?也许,您没给他自己爬上去的机会,一把抱上去,您也看一下,他坐在上面的表情吧。
(三)甲方采取报复行动
孩子在向父母表达感受时,有时是直接式,“爸,我很害怕”;有时是间接式,通过行为让父母觉察到;有时就是报复式,你伤害了我,你不知道这有多疼,那么我也让你尝尝这个滋味。父母可能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伤害了孩子,他认定你伤害了他。他要报复。一个高三的学生选择高考当天不进考场,你们说是为了我的学习把我最在乎的东西拿走了;你们不是最在乎我的成绩吗,那我也把它拿走,你们体会一下那种疼的滋味。首先,父母要停止反报复,您是大人,别使性子好不?有孩子要离家出走,父母追出来说:“要走可以,把衣服脱下来,那也是我买的!”双方进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死循环里,撕心裂肺。甲方报复计划开始实施,乙方怎么办?避免伤害,重新建立关系。曾经做过的事,如果能找到,避免再次伤害,重新建立关系。如果没有觉知,就会一而再地伤害对方。觉知非常重要,学习能让乙方提升觉知力。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一定都是这种灾难性的报复,孩子受到伤害的感受,您不在意,他会创造条件让您尝尝。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段时间,女儿会让我尴尬,她在人前做一件错事,有人纠正她时,她会说:“我妈让我这么做的。”我无辜躺枪,解释吧,不解释吧,很尴尬。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女儿是在报复我,我在朋友聚会时,妈妈们聊天常会聊孩子,我会爆料,说一些女儿小时候的糗事,她的感受就是尴尬,争辩吗,是事实;不争辩吧,难受。意识到这一点,我首先做的是停止这种行为,不久女儿的报复行为也消失无影踪了。
(四)乙方很失望
面对孩子,您失望了。失望是什么?是操控别人的阴谋失败了,对方没有达到您定的标准。好些个孩子明明成绩很好,渐渐地怎么就开始自暴自弃了?因为父母的高期待压得孩子喘不不过气来。我们为什么制定目标?不是用来让人绝望的,不是用来打击孩子的,目标让人有希望,最重要的是在一次次达成目标中收获到一个重要的信念:我能行!这份赢的感觉比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重要得多。期待太高,就看不见孩子的努力,
“妈妈,我考了99分!”
“那1分错哪儿了?”
“老爸,我这次考了100分!”
“你们班几个100?”
“老妈,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我们班第一名!”
“有什么好骄傲的,期中考试只考主科,副科没考!”
……
“妈妈,我这次英语听写及格了!”
“每次都及格就好了。”
……
学霸学渣,碰到追求完美的父母都疲惫。渐渐地,孩子从内在觉得自己不行,外在就表现出自暴自弃,蔫的状态。心理学上把这种多次遭遇失败以后,表现出来的怀疑、否定、沮丧的态度和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在多年前的一个研究发现的。他用小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指示灯一亮,就给予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在电击数次以后,赛利格曼把所有的狗都转移到了可以逃脱电击的环境中,狗只要跳过矮闸就能逃脱电击。但是实验人员发现这些小狗完全放弃了逃跑,甚至会在电击到来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跳过矮闸是狗的本能,如此痛苦的电击,都让狗狗放弃努力,为什么?就是一次次失败后觉得自己不可能达成目标了,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怎么办呢?父母调整对孩子的期待,找到优势重新出发,有的父母说孩子没优点,那是孩子的悲哀还是您的悲哀,养了十几年,生生把优点养没了??父母们为什么会有高期待呢?孩子们用一种鸟来形容这样的父母,说这种鸟不会飞,就下个蛋让蛋飞。父母们内在空虚,让孩子补位,学无止境,父母也要学习自我提升。和已经自暴自弃的孩子在一起,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降低标准,还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您的期待吗?只希望他健康吧。陪着他走一段,让他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优势,充满电的他一样会照亮这个世界!
没有甲方就没有乙方,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孩子谢谢你,让我做了母亲,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