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孝子的悲与恨
谋士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和口气给徐庶写信:“我被抓了,若你投降曹操,我可免于一死;望你念及母子之情,快来救我。”
徐庶收到书信,方寸大乱,匆匆告别刘备,日夜兼程,前往许都救母。
曹操之前把徐母骗到许都盛情款待:“令郎投靠逆臣刘备,如美玉蒙尘,可惜了。您老人家写封信,叫他来许都吧。我上奏天子,必有重赏!”
徐母不屑:“刘备为人如何?”
曹操哼一声:“他?伪君子一个!”
徐母痛骂:“胡说!刘备仁义真英雄,我儿子跟他,算是跟对了人。你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想让我儿子弃明投暗,不觉羞耻吗?”
曹操怒:“拉去砍了!”
程昱:“使不得!她故意触怒您,让您杀了她,让您背上不仁不义之骂名。留下她,才能牵制徐庶,徐庶担心他老母,就不敢尽心竭力帮刘备出谋划策了。”
到了许都,徐庶去见曹操,他把跟刘备之交一语带过,又感谢曹操对他母亲的照顾。
然后赶紧去见母亲,徐母大惊:“你怎么来了?”
徐庶:“我收到母亲的信,连夜赶来了。”
徐母拍桌大骂:“中计了!枉你读书多年,你不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吗?你竟离开仁义之主刘备,来投奔国贼曹操,给祖宗脸上抹黑啊!”
骂完进入内室。
徐庶羞愧。
没想到,徐母竟悬梁自尽了。
徐庶悲痛:忠和孝,如何抉择?若不去许都,就是不孝。
他想尽孝,去了许都,结果却……
徐母为了忠义舍生取义,值得钦佩。
可我们却无法怪罪徐庶,他想尽孝而不得,悲!恨!
2. 自古忠孝难两全
邻居的儿子小更,大二便入伍去了海上。除了节假日,还不能随便与家人通话,一家人还是去年团聚过。
现在智能手机,能视频“见面”,但一家人想要聚一聚、吃个饭就是奢望了。
自古就“忠孝不能两全”,特别是守护边关的将士,历来都为了大家舍弃小家!
小长假来临,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却有千千万万同胞们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能回家跟妻儿团聚,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在此,向他们致敬!
相较于守护人民的忠诚卫士,普通百姓人口更多,古今皆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至孝至善的故事,也同样感人至深。
3. 人和黄喻氏,感动月来场
郭扶,古称“月来场”,意为明月当空,流云飞渡,赏月好地方也。
那天简子回到郭扶,听乡亲讲述最有“孝心”的感人故事。
上图是郭扶镇人和村岩子湾生基坪黄喻氏之墓上的石刻,刻记的是墓主人深明大义、至孝至善的动人故事。
话说大清乾隆44年,家住郭扶人和村的黄思智的母亲黄王氏突然病倒。黄王氏为了家辛苦了一辈子,身体十分虚弱。
黄思智的媳妇喻氏高挑美丽,勤快贤惠,她这时刚刚生下第三个小孩儿。
婆婆病重,难以进食,喻氏果断把母乳喂给婆婆吃,一喂就是一年多,直到婆婆寿终正寝。
喻氏以母乳喂养婆婆的事迹流传甚广,后人感动,争相传颂和效仿,甚至有文人编了段子给说书人传唱:《乌鸦反哺》、《百善孝为先》成为当时的孝道典范。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那时候的母亲,比现在可辛苦多了。现在有“尿不湿”,当妈的不用“移干就湿”了。
喻氏娘家在东溪镇上罗村,其父母重家教礼节,她自幼受传统礼教的熏陶,小小年纪就有一颗感恩之心,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早已刻骨铭心。
成年后,喻氏嫁给郭扶人和村的黄思智,小黄知书达礼,勤快厚道。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夫妻恩爱,老幼和谐。
4. 老天厚赏孝心人
黄家公婆积劳成疾,小夫妻商量,要给父母提前“打内棺”,免得万一有个意外时手忙脚乱。
夫妻带着孩子们一起挖土打石,亲自给父母修筑墓穴。
一家子一连挖了七天,第七天晚上在地下挖到一大堆金银珠宝。他们高兴坏了。
有钱了,他们请来工匠,没多久就修成了父母的双棺。
获得财宝,一家子的生活大有改善,他们也时常接济乡亲们。
5. 寒冬哭笋孝婆婆
这年冬天,婆婆黄王氏病了,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心里想着能喝到一口鲜笋汤,该多好啊,可不知这个季节买得到不?
喻氏看着瘦弱的婆婆,心里难过极了,她打算试试看。
她走遍了荒山竹岭、深沟竹海,却一根笋子都没见到。
她走遍了附近的东溪、镇紫街、柑子垭、鱼梁、高庙、青龙场,也没买到半棵笋子。
赶场人好奇:“大冬天的想吃笋子?莫不是害病人想屁吃?”
他们哪里知道,真的就是有个年老的病人特别想吃呀!
喻氏街上买不到,山里找不着,想着虚弱的婆婆心心念念就想喝鲜笋汤,身为儿媳却无能为力,郁闷极了。
喻氏睡梦中也牵挂着婆婆。
她梦见婆婆更加虚弱了,急得大哭。
梦里,大雪封山,银装素裹,树上的积雪被她的哭声震得扑簌簌地一直滚落。
她看到有两颗笋子破土而出,她赶紧去拔,却怎么也拔不动,她哭着醒了过来。
第二天一早,她见到自家竹林里竟然真有两棵一尺高的竹笋!
喻氏喜极而泣,挖出竹笋,用腊肉炖了一锅鲜笋汤。
婆婆喝到清香四溢的竹笋汤,老泪纵横,有这样的儿媳,她死而无憾了。
喻氏孝心动天,梦里哭醒竹笋,鲜笋汤治好了婆婆,一时传为奇谈佳话。
6. 寒冬破冰捉鲤鱼
转眼过了两年,大冬天的,婆婆胃疼又犯了,啥都吃不下,特别想喝一口鲜美的鱼汤。
喻氏犯难了,这天寒地冻的,哪里去抓鱼呢?
她不顾冰天雪地,腰围笆篓,手拿竹竿、舀篼,破冰扬杆,在冬水田里不停地打捞。
连续捕捞三天,喻氏差点把自己冻成了冰棍,终于舀到一条大鱼。
喻氏极其用心,给婆婆熬了一锅雪白浓厚的鱼汤。
“好吃!”
婆婆开心得像个孩子。
连续喝了几天鲜美热烙的鱼汤,婆婆的病居然慢慢好了。
喻氏的孝心善举,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郭扶人。
外地人说起郭扶(月来场)的“孝道文化”,无不伸出大拇指:
百善孝为先!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