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怀疑,当恋爱的风花雪月转化为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他是否还会像当年那样痴狂地爱着她?读完了杨绛女士的《我们仨》,不想脑海中便有了答案,同时深深为她细腻而又动情地描写所感染。幸福便是这种平凡而简易的生活中的真实流露。你不必刻意去安排,也不必费力去铺垫,两个人的志趣相投、生活中的容忍关爱,点缀一些亲朋好友的“来来往往”,浇灌出一株爱的花朵,在风风雨雨中,见证与陪伴着她的成长。如此,便可意味着一个家庭。
钟书先生博学而又淡泊名利,与人和善,乐善好施,虽粗心于生活,倒也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每天早晨给夫人做早餐。杨绛女士温柔迷人,虽是家庭的“管事”妈妈,但却是生活上的一个弱者,因而需要钟书这个主心骨、顶梁柱。女儿钱瑷,乖巧伶俐,聪明勤奋,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爱成长,同时也为这个家庭平添许多的乐趣。也许正是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需要,才让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油生出一份责任,努力的去扮演好生活中属于自己的角色。
不禁再次想起那句话“苍鹰的伴侣,永远不会是一只麻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自然的吸引力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你是怎样一个人,便会吸引到怎样的人来成为你的伴侣和朋友。且人和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也正是这种共性和吸引。你每天自虐自轻自贱,抑或忙着得到爱抱怨爱唠叨爱,说到底都是将爱情作为了自己平庸的避难所。毕竟比起创建一个公司、成立一个组织、参加一场马拉松或者考取某个名牌大学所需要的才华、意志、毅力……要付出的成本小的多。
比较起来,像钟书和杨绛这种以相互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许多。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持久,从而形成一个弹性的场。如若只是崇拜者与被崇拜者的关系,你们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也就结束了。你崇拜他有着才子般均有的浪漫情怀,精神上追求着小资情调的暧昧与风雅,而你却只能喜怒哀乐尽显脸上,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你以为你只要泰山压顶矢志不移,爱情就能长长久久;却不知道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滴水穿石般的日常琐屑中就此拉开。如此,近了,怕是会厌倦;远了,不免会生疏。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你们就此相识、相知、相爱。你以为他永不会失约,和你从此系在一条绳上。却不想爱不是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与道德式的自我感动。他说的,你得懂;你思考过的问题,他也有考虑过。否则,再喜欢、再感情浓烈,在刚性的现实面前,也难以持久。两个人的携手走,不是他负情,而是你走的太慢,模糊了他的背影,清晰了彼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