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不得不感叹,山冈庄八这个写字的人实在太厉害。通常对于描写乱世的书,脑海中浮起的前几个词一定是:尔虞我诈,合纵连横。可是在《德川家康》的战国乱世里,我看到的不只是众多枭雄和英雄的次第崛起和陨落,还有一个个灵魂的清醒和沉沦,有人坚守正道,有人忍辱负重,有人随波逐流,有人醉生梦死.....其洞察人性的细腻准确简直难以名状
人性是什么呢?这真是一个大课题了,恐怕没有人说的明白。而人为什么总是希望被理解,相继成了一个谜。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里,本质上其实是懂得,是你看到了原本的我,却仍旧认同。
人生初现曙光的家康遗憾的想,乱世之中的人们哪有机会选择婚姻呢?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竹之代,都前前后后的面对着策略婚姻的苦楚。在利益面前,牺牲感情似乎是痛苦却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是也有信长这样有趣的人,像个贪心的孩子,又要情感,又要利益,难以捉摸的一通折腾,还真叫他两全其美。应该是个极能洞察人性的人,面对一个把自己当敌人的妻子,不走寻常路的,将她对自己的情绪从抵触、好奇变为赞许、信服、懂得。他甚至拿贴身的侍卫做杠杆,让妻子感到嫉妒而争风吃醋,让一向有主见的阿浓傻乎乎的滋生了感情,从开始给自己定位为间谍,到最后他策马出征,周围的人尚且不知所以,她已经默契的统御内廷,在她眼里,这是一个大将也是一个孩子。
被人看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从小到大,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剧,凡是涉及争斗,都反反复复的向我们强调出其不意的重要性。可是似乎没有什么声量告诉我们,被人理解也是一项重要的情感需求,我们通常一面难以克制的向他人进行自我剖析,一面在得不到理解的时候安慰自己,这世界本就不存在心灵相通,带面具才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寻求理解本身是无意义和危险的事情。
情感啊情感,一向被回避,却难以消除,连信长这样害怕被窥透的人也不能抗拒被理解的温暖。而不回避难以消除的东西,坦然争取, 恐怕就是信长的通透。争取了就有回报,当筑山夫人还在冈崎变着法的搞事情的时候,阿浓正为德姬的出嫁忙里忙外,各种打算。如此反差对比,读之令人不由一笑。
如果说一种懂得,是经由相处交流,经由时间的培养,那么可能还有一种懂得是出于同类间的感应。总觉得,这种感应,从信长第一次见到竹之代的时候就产生了。信长说,“哈,竹之代,你对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沉默。”“竹之代,不要对着蚯蚓尿尿。”
一个被当成人质的孩子,面对强者的嘲弄,他选择沉默,他选择做出一些别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他反抗嘲弄,然而出于对处境的判断而不得不隐藏对抗的情绪,他经由一种古怪来发泄不满,而不是屈从于当时的处境变得唯唯诺诺,不是没有头脑的上蹿下跳大声反驳。这种古怪其实是在说:你们这群傻逼!而这,不正是信长的行为模式吗?
信长厌恶陈腐的规则,看透了家臣和亲戚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提出的种种要求,也看到弟弟为大家所认同,而获取认同的,不是做正确的事情,不是正确的做事,竟然是通过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信长不要做玩偶,不要被掣肘,那就索性古怪到底。
从小到大,身边这种像“信长弟弟”一样听话的乖孩子不要太多,而像信长家臣那样把自己行为习惯当作正义的家长不要太多,一边要求你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一边又要求你成为比他们厉害的人,把悖论演绎的理所应当。孩子们渐渐发现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情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选择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节奏和方法。这个时候就会有父母跳出来道德绑架,你不听话,不孝顺,不如某某某。然后有孩子妥协而听话,有孩子为了反抗而反抗,叛逆到底,还有的小孩判断了处境,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反抗的成本过高,变得古怪疏离,但实际上,他们仍旧在坚持自己的思考,他们是自己思考的人。
所以当别人以为信长又跑去胡闹了,竹之代却能即刻明了信长去摔跤是为了练习“征服”,信长也能明了无城的领主竹之代并没有玩物丧志,不知为何,从这情节中感受到温暖。
因为是同类,所以有了心意相通互相懂得的基础条件。信长珍惜这种关系,他愿意为了这份懂得而牺牲利益,他既相信竹之代的能力,又为远在骏府的他担忧。当他不得不对抗元康的时候,搜肠刮肚的避免对抗,明明胜者的身份却以谦卑的方式结盟。他不计较他的弱小,不计算自己的得失,相信,帮助,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家康和妻子分析,“信长现在势力强大,即使让我们送竹之代过去做人质,我们也不得不从,可是人家现在反而把女儿送过来联姻,还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和信长不同,家康手中的筹码太少,他不得不花尽心思活下来,没有精力去惺惺相惜,太多利益上的考量,让知己难成。所以两个好朋友多年后再见的时候,信长坦诚真挚,失态的眼含热泪,而元康沉稳谨慎,小心翼翼的揣度以及迎合。朋友做到这一步,还能做多久的朋友,真是不好说。
看书的时候,为这个细节很是难过。知己可贵,而知己难得。要受命运成全,要珍惜,要在世事的变幻中相对静止。
但也许生涯的茫茫人海中,能成为知己的人还是有很多个,即使错过一个,也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