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部门都会组织晨会,汇报个人前一天计划完成情况,当天工作计划,协调一下当天的疑难问题。今天早上,公司领导抽暇参加晨会,着重强调说,做事情一定要先想清楚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会议结束后,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好像每天就是不停地做事,做事,还是做事。时刻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却不知道为哪个目标服务。
细想这种模式,大概知道了为什么很多时候事儿做不完,会生出很多抱怨,怎么那么多事。别人为什么就可以那么清闲,只有自己傻乎乎的拼命干。到了时间点,无法交出让上级满意的结果,特别的焦虑。
问题在于,我们做事的时候,并没有清晰地区分“目标”和“策略”。
慢慢意识到,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到的地方。策略可以有很多个,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
若果我们把策略当成了目标,就会陷入为了这个策略或者方法努力去达成,达不成会着急,一着急就焦虑上火,情绪受影响,情绪受影响更会觉得目标难以达成,陷入无解的循环。
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去找一个现成的答案,这是最节省能量的,也是人的惰性使然。有这么一句话:
全天下最蠢的事情,就是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却期待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要破这个局,也非常简单。
学会提问,重新定义目标。
时下,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不忘初心。
遇到事情,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比如,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演讲班、主持人班,就觉得别人的孩子好厉害。不行,我家孩子不比他家的差,我们家也上,不能在这个上拖后腿。孩子上了效果不好,那就是孩子的问题。怎么你这个孩子就是比不上人家孩子呢,人家上了班刷刷就能大胆上台主持了。焦虑来了,怎么办啊,是不是孩子真的不如人家,是不是我们家孩子上的不努力,要不要再加一个发音纠正班,等等。
这时,只要当事人用心一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到出发点就好了。
我让孩子上这个班到底想干什么?能大大方方表达。那是不是只能有这一个办法可以?不是。我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自己在家搭建舞台,给孩子机会表达,建立表达的自信。除了这个办法,还可以怎么做呢?
你看,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能很好的区分目标和策略。上兴趣班是策略,孩子能自信、有逻辑地表达自己才是真正的目标。
眼睛里盯着的只是那个策略,那么离目标的距离肯定是远的。因为那个实现不了目标的策略,做的再好,也只是忠实的执行而已,产生不了有效的结果。
初心很重要,但是保持初心很难。
时刻用提问的方式问自己,这是目标还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