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师大语文骨干研修
2020年12月19日,我有幸在河师大参加省厅组织的语文骨干教师研修。这次研修不同以往,这是一个有情怀的教育项目,是省教育厅通过抓高端、补短板,定向指导名师团队建设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1+10+100”的学习共同体任务驱动,实现10名省级名师联合100名省级骨干培育1000名新入职乡村教师的目标。这是一次全面提高我省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首次尝试,以师带徒的形式,聚焦教育智慧,确保每个乡村都有一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对接指导,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全面优质发展。
一、齐聚师大共成长
我有幸成为第一批骨干参与者,倍感荣幸和责任,19号--30日,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名语文骨干教师齐聚河师大,针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开展针对性研修。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班主任海锦霞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聆听了大学教授的智慧、一线名师的经验,经历了同伴间磨课的碰撞、名师点评的引领以及名校课堂的风采,收获满满;同时每个语文骨干同伴的身上都带着自己的亮点和地域特色,我们在这里互相启发、相互借鉴,沟通交流共成长。
二、聚集根本与核心
语文的根本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为什么语文课多年来效率不高?这些问题,专家给出了答案。
徐州市铜山区中学经志芹老师作《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从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现状深入浅出的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的根,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而我们的语文课却过度关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对“怎么写”关注度不够,很多时候忽略,使很多语文课处于一种上不上关系不大的尴尬地位。语文课应该从语言开始到语言结束,从语言到思想再回到语言,读写结合,强化语用训练。
河南师范大学的曹文书教授作《鲁迅与中学语文》,让我们从深层次明白学生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我们与鲁迅作品的隔膜在哪里,鲁迅作品的价值在哪里。理解鲁迅先生的哲学思想,就读懂了《野草》,明白了《过客》中一个小女孩看到前面是花园,一个老人看到前面是坟墓;《秋夜》中的两个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停留在春天的弱者,“春天过后有秋天”是一种强者思维,不对“春天”依赖。《影》存在于半明半暗中,生活在光明和黑暗的交汇点,价值体现在与黑暗的拼搏中,十二点都要消失,光明到来自己就消失,我们都是历史的中间物,这些哲学思想,拒绝完美,否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
一线名师周枫林老师作《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学、教、评一体化》更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大家用“教师用书”“单元提示”“课前预习”“课后习题”用好统编教材的抓手。
山东爱福生国际学校的李胜利教授作《高效读写与中学语文》,教给了我们很好的“高效读书”的方法:专注、块读、节奏、坚持,和阅读的六个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作《富有想象力的语文》,就教育中想象力重要作用入手,强调它是生命中最活泼的,应该成为焦点,引导教师设计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设计指向深层探究的有创造力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感悟,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周口的聂知老师作《识本知源 精准教学》分析说明文是以知授人,就中招高考的变化从初阶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向高阶目标(分析、评价、创新)转化,就课标出发解释应该教什么,强调一线教师一定要有:1.训练阅读的意识。2.梳理教材的意识,会归类比较,把握本质特征。3.培养思维的意识。这些都是考试指挥棒变化下需特别需要注意的。如何教的高效:1.细化能力点,比如“分析”包括“区别、组织、归因”,而“区别”又包括“辨别、区分、聚焦、选择”等。2.设置活动。3.整合问题,大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把多个整合成一个,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聚焦实践训能力
聚焦实践训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研训安排了人人撰写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经过小组内磨课研课,班内赛课展示,和名师同台竞技,专家点评,这一实实在在的操作,使我们对诗词和小说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古诗词曲教什么,如果用一颗大树作比,树干是体会形象,树叶是表达技巧,树根是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古诗词基本教学的五步法:1.诵读,读出节奏、音韵。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时代背景。3.读懂诗意,整体感知。4.品读诗韵,练字、手法、用典(不便表达的、含蓄、凝练)。5.读透情理,哲理、情理。
小说,如何长文短教,比如《社戏》先找矛盾,用矛盾分析法,比如双喜等小伙伴白天看过戏了,晚上还喜欢看吗?《邓稼先》抓形式。《孔乙己》抓课后习题,“排”“摸”动词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十天的集中研修,我们聚在一起碰撞思想,聚集语文的根本和核心,聚焦实践,训练了能力、明确了方向;并制定了一级工作坊和二级工作坊实施方案,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们将实施省厅“1+10+100”的辐射带动、指导乡村教师提高提升,把教学的理念、名师的智慧带到每一个角落。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