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生完第一胎后,我开始了长达18个月的间隔年。随着孩子越来越好带,我也开始蠢蠢欲动,告诉正享受间隔年的自己,必须得尝试点什么不一样的吧,不然怎么好意思对外宣称其为间隔年呢!于是开始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折腾。
1. 轮滑:这是我去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有一天经过体育馆时,闲来无事,去旁边的轮滑店走了一圈,刚巧碰到他们三八妇女节做活动,可免费体验一次轮滑。爱捡便宜的我怎么能错过这种福利呢?兴致勃勃地约了一个试课日期。试课当天,除了屁股差点摔开花,其他的都挺好的,我还能在没有教练的搀扶下,向前慢慢地滑几步。自以为表现还不错,下课后兴冲冲地去花钱买了几节课,就这样入了轮滑店的营销圈套。傻白甜的我还拉着老公一起入坑,看着他不停地摔倒爬起,真是觉得他好笑又可怜。上完几节课后,我掌握了基本的技巧,本来想继续“深造”,但是老公觉得太难了要退出,就这样我也没有继续了,我的第一个尝试夭折了。
2. 游泳:小时候在河里玩耍差点溺水,导致我一直都很恐惧将头埋在水里,因此一直没有学会游泳。我那时想:在新加坡怎么能够不会游泳呢?我一定要在间隔年克服自己的恐惧,攻克这座大山。于是我就去报了成人零基础游泳班。第一节课,我就成功地将头埋进了水里,能往前游一两米了。我不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还挺有厉害的嘛,一下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完八次课后,可以游差不多十来米,我也没有明白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跟着老师上进阶班,典型的浅尝辄止。目前还能游个一两米吧,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我现在就希望搬了新家后能够继续学习了。
3. 跳舞:某一天,我刷微信时,偶然看到了一个肚皮舞中心的广告,心血来潮,就去试课。不试不知道,原来我这种丰满微胖的身材还挺适合跳肚皮舞的,除了四肢僵硬,完全没有音乐节奏感以外,其他都挺好的!于是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肚皮舞学习生涯。专业知识及技巧什么的都没有学到,只是上课时机械地跟着老师狂扭流汗,就当是运动了吧。后来上班了,也没有办法继续去牛车水上课了,也就将此项目停了。去年年底,工作不太忙了,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又回去跳舞,恢复运动的习惯,心情甚好。本来我觉得自己还有点进步了,结果有次课被老师不停地纠正动作,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大哭一场后就再也没去了。
4. 弹钢琴:每次别人说羡慕我们全家都会弹琴,我就很想翻白眼,天哪,还有我不会啊!不会也不要紧,最可怕的是我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懂。为了不拖后腿,曾经我也很努力地学习过,每天坚持练习,不仅可以认识简单的五线谱,还可以弹十几首儿歌呢!后来我忍受不了自己进步缓慢,手指酸痛,一上班就没有再弹了。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我都会“责怪”老公没有把我教好,堂堂音乐高级教师,连自己老婆都教不好,怎么去教别人呢?真是让人生气啊!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我还学各种瑜伽、化妆、摄影,还举办趁早英语角活动,表面上一看,我的间隔年生活简直就是没有比这更丰富多彩的了,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刚刚又去翻了一下自己间隔年的总结分享,图文结合,生动有趣,每一件事情还有照片为证,表面上那个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我越看越觉得尴尬,突然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像极了走火入魔的传销人士,正扯着旗帜大喊:当了妈妈的我们不要放弃,要敢于尝试啊,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映入眼帘的那些字彷佛变成了一个个耳光,打得我脸啪啪响,还有点疼。
遥想当年,我觉得自己犯了以下几个致命错误。
1. 盲目跟风:加入社群后,受很多人影响,觉得自己总得干点什么。因为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是一个成长型妈妈,在搞清楚我究竟想要什么之前,在短暂的集体狂欢的刺激下,我就那样盲目地跳进一个又一个的“圈套”,愚蠢而不自知。
2. 多而不精:以前的人生经历匮乏,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后来有条件了,当时也有时间了,多去尝试没有错误。但是我过于地追求量大,将自己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投资到各个乱七八糟的项目上,每一个都是蜻蜓点水,没有认真地去钻研。假如,我当时能够专注在一两个活动上,一年多的时间也是会成长不少,没准还能将其培养成我的兴趣爱好。But,我就是那么too young too naïve。
3. 聚焦劣势:如果你仔细看以上项目,就会发现那些都是我不擅长甚至没有涉猎过的。我压根儿没有去关注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比分析我的强项和弱项。就那样完美地避开自己的强项,直接聚焦自己的劣势,心里不服输的自卑情绪作怪,什么不会就去试什么。都说弹钢琴好优雅啊,我去学钢琴;跳舞的身段好漂亮啊,我去报舞蹈班;能拍出大片真厉害啊,我去学摄影……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我不会的项目,难道我都得一一去尝试?
2016年,我正好30岁,我以为自己终于觉醒了!但后来的我才明白,那时候的我睡得正酣,还流着口水打着呼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