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hakespeareSky(莎士比亚斯基)
原题:一批公司参加招商会议,每家公司之间都签订了一份合同,一共签了45份合同,请问有多少家公司参加了本次招商会议?
注:原题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章节。
孩子十四岁半,就读于武汉一所知名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本人学历很渣,年三十,依照同等学力预估,也该是研究生水准了。
事情经过:孩子按老师布置的要求,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完成原题的上一题后向我请教,我在检查核算的过程中,顺便浏览到了这一道题。实话实说,那一瞬间我就懵掉了,但为了不至于在孩子面前露出马脚,弄完上一道题后,我就立马撇开了孩子,开始在心里边琢磨这道题。第一感觉就是这道题相当难,我如果硬上,怕是要出丑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被请教,果不其然,就是这道题。孩子的眼神虚心自然,我顿时就慌张了,这也赖我平常不谨慎,关键问题是平常就没有遇到过这么变态的题目呀!就给一个数字,然后问你一个瞬间让你木掉的答案!
说实话,我很忐忑,既不能糊弄自己,更不能糊弄孩子。
第一步:开启思考模式,拿着草稿本和孩子一起演算。
情况一:一家公司参加,签不了合同。
(但实际情况是不但可以签,而是想签多少就能签多少,抛去弄虚作假、私刻公章、暗箱操作、注册皮包公司的那些极端情况不说,总公司和分公司签,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签,子公司和子公司签,子公司和项目管理团队签等等,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情况都有,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夫妻之间都可以签,更何谈在一个公司里边?世界太多套路,要打住,不能往复杂了想,否则孩子听了会发疯。)
情况二:两家公司参加,签两份,各执一份。
(由此,又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两家公司也可以签N多份呀,即使本身只有一则合同。工作几年,一式N份,各执几份的情况数不胜数。因为各执一份会担心原件遗失,不利于存档备案。更何况一旦遇上大公司,如果部门设置复杂,又是平行协作的关系,通常情况是有几个部门,单方面就可以要求几份。什么一式四份、一式六份的情况十分常见,就更不谈在这个过程中,介入相关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咨询单位,又或者是公证单位、法务部门等等。总而言之,越是同批次的原件,越是优先被法律采信。由此,我再度陷入凌乱,这又该怎么做,两家签,算一份?各执一份,算两份?还是考虑到各种情况,算N份?我的脑壳有点麻了,但仍然不能把这些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只怕是孩子没听明白不要紧,就怕孩子一下子精神崩溃掉。于是,还是只能按照最直观、最简单的情况考虑,一式两份,各执一份,遗失、监管、法务什么的各种情况就先不考虑了,让他们用影印件去吧!当然,这只是为了解题,是千万不能再去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了,一考虑到这些乌七八糟的情况,只怕自己要比孩子先崩溃。结论,那就暂定为一式两份,两家公司签出两份,各执一份。)
情况三:三家公司参加,A\B\C三家公司,A公司持有合同AB\AC;B公司持有合同BA\BC;C公司持有合同CA\CB。明了,一共签出六份合同。三式两份,三家公司,六份。
由此得出方程式,假设参加的公司有X家;
当X=1,----------X(X-1)=0
当X=2,----------X(X-1)=2
当X=3,----------X(X-1)=6
无误,依据题意,签了45份合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式X(X-1)=45(份)
第二步:解方程
对了,我已经忘记了二元一次方成的解题方法了,但好在这个方程式是白痴级别的,45的约数组合,还是很好找的,并且它们还是两个相邻的整数,试都试得出来。
从1开始,没错,一家公司签不了 1(1-1)=0份
2 2(2-1)=2
3 3(3-1)=6
4 4(4-1)=12
5 5(5-4)=20
6 6(6-1)=30
7 7(7-1)=42
兴奋!激动!眼看我就要成功了!鲜花掌声准备好!骄傲得一塌糊涂……
8 8(8-1)=56
????????????????????????????????
!!!!!!!!!!!!!!!!!!!!!!!!!!!!!!!!!!!!!!!!!!!!!!!!!!!!!!!!!!!!!!!!
纳尼?什么情况?傻了?从42直接跳到56去了?搞错了吧!再算一遍,竟然还是这样!!!
因为原题的数据是45!!!!
我有点出汗,孩子正在虔诚地等着我的答案,硬着头皮找问题,找不出问题呀!解方程,方程的正解在7和8之间!
小数?哇哇哇,吐了!
这个题好变态,那有什么“零点几家公司”的状况?公司按家来算,只会是整数,绝不可能是小数吧!
我觉得命这道题的人很变态,变态到了欺负一堆孩子的地步了!!!
但我还是本着相信人教版课本,不会出错这一信念,就又开始从头检查,终于是找到了答案,可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是的,人家的孩子不能哄,尤其是在这种特别严肃的时刻,否则将来人家哄的就是你家的孩子!
于是,我再次钻到题目当中去找细节,终于是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了,哪里是什么签了45份合同,是签了45套合同好吧,又或者说是签了45个合同好吧,一式两份,只会是偶数的份数,因为要各执一份,准确地表达应该是45式两份,合计起来就是签了45套90份。
答案有了:10(10-1)=45*2 X=10家
我还是不放心,就让孩子开了网络,搜出这道题的答案,中了,就是10家公司,可人家的解题没有步骤,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方程式X(X-1)/2=45 解得X=10
试问,有几个家长,又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底下这个分母“2”的意思?除了搞数学研究的那些科学家们,只怕是绝大多数人都要被这个“2”搞得七晕八素吧!
我不知道我的那么多年的教育是怎么过来的,但真就因为这一道题,为孩子心疼了好半天,孩子才十四岁半,哪儿见过什么合同文书呀?更何谈这些东西的常规操作?交学费,三联单收据;校服,收据也没有;校外是小卖部,什么也没有;看电影,好歹还有一张票可以晒一下;唯一的合同是意外保险,在父母那儿拿不到……
总结,这是一道用意很深的题目:
第一点:考常识,合同一式两份
第二点:考逻辑,合同只能由两个客体之间发生,自己和自己不能发生
第三点:考心理素质,如果你能冷静下来,也不是很难;如果不能冷静,后边的题你就更没信心了
第四点:考家庭环境,这道题能不能做出来,就大致知道学生家里的情况了,能解释那个分母2的来头,就是家长受的教育比较高等;解释不出来,就是抄的答案,抄同学,抄网络都是抄;做错了或者没做,那就一对不负责任的家长和一个无辜又孤僻的孩子,因为没人关心,也没人教,并且还抄不到同学的答案。
做完这道题,我只觉得是那么的庆幸,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这些变态的题目而倒下,而是在不自觉中抛弃了、又或者说是绕开了它们,继续去幻想和追随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从此就认定了自己的平凡,也可以说是平庸。
孩子们,再遇到这样的题,就诅咒出题的那个变态狂吧,他在用成人的智慧刺探你们那纯洁的心灵。
武汉 2016/9/2凌晨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