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铸魂》序

《烽火铸魂》序   

      我和徐晓锋是邻居,平时也多有来往,但十几年以后才知道他做生意之余,也喜欢文学。我便介绍他加入宝鸡作家协会,这之后在文学上有了交流。先知道他喜欢写格律诗,在国内一个格律诗群里很是活跃,并出版了一本装帧精美的的诗集《一壶诗梦》。翻了几页,令人眼前一亮,感觉他在这方面下了相当的功夫,数量多,功力不浅。

        徐晓锋从乡村中来,他的笔总带着故土的泥香与多元的叙事张力,更尤为难得地将诗词意趣融于小说肌理,形成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之后有了励志题材的长篇小说《早谢的花蕾》与《风雨港湾》,以细腻笔触描摹人间悲欢,让爱情与成长在时代褶皱里显影;从《马帮赤影》茶马古道的蹄声里,便能领略他的文字本就透着诗词的清隽。而《龙凤飞舞》则以昂扬笔调书写奋斗之志,让平凡者的坚韧如星火燎原。面前这部新作《烽火铸魂》,是他将诗情于叙事融入一炉的又一次创作结晶。

        这部作品里,没有脸谱化的英雄,只有小李胸前那朵纸扎的红花,在青砖楼前红得灼眼;没有空洞的呐喊,只有徐军科给孩子们画“家”字时,树枝在泥地上拖出的歪扭笔画——那笔画里,有屋顶,有粮食,有千千万万中国人最朴素的念想。而这般鲜活的场景,又常裹着诗词般的留白:弹壳在博物馆发光的模样,恰似“铁骨经霜仍映月”的隐喻;春兰布鞋藏星的细节,暗合“微光聚火照山河”的深意,让故事在写实之外多了层余韵。何为“铸魂”?不是把名字刻在碑上供人凭吊,而是让那些年轻的牺牲,真正活在后来者的日子里。就像小说里那枚弹壳,从战场的硝烟里来,被孩子的手心焐热,七十二年后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发光;就像那条“军科路”,从炮管改的路牌到反光的新标识,车轮碾过的,始终是“不让坏人再来炸桥”的誓言。晓锋以诗词化的笔触写活了这种传承:春兰纳的布鞋里藏着三十七个星,小石头的孙女讲着弹壳的故事,扎马尾辫的小姑娘画下高铁掠过麦田的模样——原来,英雄从未走远,他们只是变成了柏油路下的基石,变成了教室里的灯光,变成了孩子作业本上工整的“家”字。

        这部书的特质,还在于它的“实”与“雅”交织。实到能闻见烈士陵园的雨腥气,能摸见石碑上未磨平的毛刺,能尝到掺了红糖的馍馍有多甜;雅到每处细节都可寻诗词踪影,如“雨落秦岭”呼应开篇“鹰嘴崖清明”的意境,“高铁鸣笛混松涛”暗合“新老交响”的主旨。作者把史料里的“扶眉战役”,化作了徐军科指间的麦粒、王大娘追车时攥着的锅巴、石兰眼角与春兰如出一辙的月牙纹——这些带着体温的细节,再缀以诗词般的意象提炼,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能攥在手心的温度,更是能萦绕心间的悠长意境。 

        此刻,窗外的秦岭正落着今年的第一场秋雨,像极了小说开篇鹰嘴崖的清明。合上书页,仿佛能听见松涛里混着两种声音:一种是七十年前“一二一”的口号,一种是高铁掠过“军科路”的鸣笛。这两种声音撞在一起,便是“烽火铸魂”最生动的注脚。

是为序。

宝鸡市作家协会主席  李广汉

丙戌年秋于宝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烽火铸魂》序 扶眉战役的硝烟散尽已逾七十载,然鹰嘴崖的风,至今仍带着烽火的温度。当徐晓锋(笔名金文丰)将《烽火铸...
    A金文丰阅读 694评论 0 3
  • 《烽火铸魂》序 我和徐晓锋是邻居,平时也多有来往,但十几年以后才知道他做生意之余,也喜欢文学。我便介绍他...
    A金文丰阅读 25评论 0 0
  • 《烽火铸魂》序 我和徐晓锋是邻居,平时也多有来往,但十几年以后才知道他在工作之余,也喜欢文学。我便介绍他...
    A金文丰阅读 46评论 0 4
  • 第一章:风云初起 1948年3月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意,柳河村老槐树的枝桠间却已钻出点点新绿,嫩得像被晨露泡过,轻轻...
    A金文丰阅读 548评论 0 5
  • 第一章:风云初起 1948年3月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意,柳河村老槐树的枝桠间却已钻出点点新绿,嫩得像被晨露泡过,轻轻...
    A金文丰阅读 79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