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惊叹身边有些“高人”对很多事都有超出一般人的见解,有时自己也会反思为什么我就看不透,看不全呢?看了这本书后,我第一感觉作者就是这样的“高人”,他能把古今中外典型的小说故事信手拈来作为案例,带领读者一个一个地去剖析这些小说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用了什么方法?书中还穿插着诗歌、漫画、电影、电视剧的解读,快速读完本书你会想把书中所举案例一一找出来读完再回过头来验证作者的解读,你会感受到脑海中的壁垒慢慢地一层一层地被打开,欣喜自己进入了另外一片天地,触类旁通,再去阅读小说、诗词等就会有信心收获更多。
我看完本书后具体的体会有三点:提高读者看小说及电影的鉴赏力;提升读者写作能力;教大家要多思考,这样才可能抵达问题的核心,发现并且改变自己的命运。
记得几年前一家人看过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现在都还记忆犹新,为少年刺激的经历而揪心,为他安全脱险而高兴,为影片中的美景而陶醉,自认为看得很认真,印象又这么深刻,理解肯定会很透彻,因此本书在讨论这部电影对应的小说时我内心就更有兴趣和底气,心想这个我可是很熟悉的,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读完之后我是先悲后喜,我悲哀的是我根本就没有看透,我只是达到了“见”的程度,见到什么就是什么,当时我也有很强烈的心理活动啊,可惜的是我忽略了电影最后简短对话讲的另外一个故事,动物也许都是人转化的,到底是哪一个故事,答案在每个读者的心里;我喜的是我幸好看了这本书,我决定要把这部电影对应的书买来读,再和作者的讲解相印证,逐渐提升自己鉴赏力。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都不想自己被蒙着发生一些事,但是自己生活中到处随时都在发生这种事,遗憾的是也许我们就会这样生活一辈子,如果自己能一直开心的过下去,也许是件好事。
提高看书的鉴赏力的重要性非常显然,夏眄尊叶圣陶合写的《文心》中写到读文章分为“见”、“视”、“观”三个层次,讲禅学的常常引用三句话:“未悟道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大彻大悟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们很多人苦于不知道怎样达到“视”,怎么“见道”,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们至少有了进阶的方法。
写作肯定需要天赋,但是好的作品也有很多共同规律,本书以一篇篇经典小说为案例为我们解读作者运用的各种技巧方法,比如很多故事都隐藏着一个内在逻辑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回忆我看的《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也比较符合这个公式,老人的目标是在第85天出海能满载而归,阻碍就是长期一起出海的小孩被家长约束不能陪他一起去了,通过老头儿的努力捕获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意外发生了,鲨鱼闻着血腥味不断尾随而至,虽然老头儿奋起与鲨鱼搏斗,但最终大鱼还是被啃食一空,幸好剩下的鱼头和鱼骨架能证明老头儿的捕鱼技术,他回家后还是赢回了当地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尊严。我们如果能够“偷”来书中的那些方法技巧,心里就会有了方向和更多底气,肯定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本书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要多思考,你要是觉得一本小说吸引你,就要思考它哪里吸引你?用了什么方法?自己是否能用这种方法试着写一写?同样你要是觉得一首诗好,也这样分析思考,比如妇孺皆知的李白《静夜思》,为什么用月光不用太阳光?思故乡借助了月亮这个媒介,异地→月光→月亮→月光→故乡,这里用“借题发挥”创作手法,又是那么浑然天成。其实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抒发自己心底的感受,我们就可以由这个思路尝试练习。举一反三,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不断总结各种规律,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实力,我们就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从全球来看,人类的收入是金字塔形的,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我们把思考的程度比作财富,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断思考琢磨,这样才能抵达问题的核心,发现并且改变自己的命运。
……未完待续……
生命不息,运动不停,读书不止,每本书都要输出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