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是人生必修课。这是一个复杂的大课题,环境复杂,人也复杂。
我可以忍受孤独,但不能忍受一直孤独。自知不是什么高人,到达不了那种无我的境界,有与人链接的需要和渴望。而在这方面获得了太多的负反馈,我的信心受到挫败,这也提醒我必须得有所改变。
朋友不多,游离于多类人群,常常没什么归属感,很多关系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我需要深度关系,起码平均值可以再深一点。我不想再弄丢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就说我刚进职场,我希望也跟师傅好好相处,而不是完全的工作关系。
三大亲密关系:亲情、友情、爱情。亲情这一关算过了,可能曾经的某些缺失还没有得到补全,但当前的我是自由的。有能说得上话的家人,自己的意志不被控制,能够与原生家庭分离,自认为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我很庆幸的一点是,虽然他们有一些认知方面的局限,但整体还算通情达理的,感恩他们一直让我读书,开阔我的视野。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过去的那个家里走出来,弥补自己的缺失,做自己的父母。自己强大了,家也会因你而改变。
爱情算是具有性吸引的友情吧,也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感觉这一关过了,很多东西都通了。最近听了几节课,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提炼了几个关键点,这也适用于我之前提的集团构想。
1、自爱。需要做到无条件的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爱满则溢。不自爱,很大一部分源于原生家庭。都说好的童年治愈自己的一生,而坏的童年需要一辈子来治愈。可能孩童时期是以一个空杯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的,本身记忆力又好,很容易在心里留下痕迹。
2、好的亲密关系,是基于创造和分享,而不是基于匮乏而掠夺资源。
3、以原始“我”的层面出发,以共同成长为中心,双方都有终身成长的意识,并且每个人都是自圆满的,彼此成就。这样的关系一定能相互滋养的,一定是非常舒适的结合,自己跟自己的相处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的,有时候两人的成长频率不同也会出问题。
4、这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合的两个人,需要为那个平衡点做出一定的妥协。
武志红老师说,糟糕的关系好过没有关系。这话多少安慰到了我。说回避主要是害怕付出真心,觉得付出真心了就会受伤,所以不爱就不会受伤。其实没有必要把付出真心和受伤挂等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