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感情、情绪)与行为直接相关,一旦心理受到压力,就会表现在行为上。因此,通过孩子的行为能够推测其心理状态。激烈反常的孩子,其行为的激烈程度或许令人瞠目结舌,但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必须找出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即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孩子极力想要表达的诉求。
妈妈自然希望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但实际上,许多妈妈每天都在瞠目结舌,但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必须找出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即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孩子极力想要表达的诉求。孩子之所以做出激烈的反常行为,目的是为了让妈妈理解自己尽力想要表达的诉求。如果妈妈只关注这些行为本身,拼命设法阻止,则根本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应该找出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心理,把孩子从反常的恶性循环当中解救出来。
例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欢电车,只要一坐电车,就会号啕大哭,所以每次出门都得尽量避免坐电车。前两天我带着孩子出门,却不得不坐电车。距离很短,只有四站地。尽管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是孩子一上车,果然又开始号啕大哭。我说尽好话,“马上就下车,再忍一会儿”、“还有五分钟就要到站了,别哭了”、“别怕,没事的”……可是无论怎样劝说和安慰,孩子就是哭个不停。孩子的哭声又高又尖,在很少有人说话的密闭车厢里,就像经过扩音器放大一样。我能明显感觉到其他乘客投来的白眼,简直如坐针毡。最终,我只能不停地向周围的人鞠躬道歉,拽着孩子逃一般提前下车。每次坐车都这样,简直要烦死了。
小孩不喜欢坐车,原因可能是以前坐车时有过恐惧的经历,比如“被巨大的声音吓了一跳”、“身体跟陌生人有过接触”等,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创伤。除此之外,原因也可能来自妈妈。也许是妈妈把孩子带上车之前,自己心里就先怀着极大的不安,结果这种不安就传染给了孩子。孩子一旦哭起来,讲道理劝说是最没用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被说服。最好的办法是在孩子开始哭之前,就设法通过其他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事先准备一些小玩具或孩子爱看的画册,等等。
从以上故事中我个人受到的启发:无论多大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感官认知,会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家长通过这些现象要去发现本质问题,不要轻易想当然的理解成所谓自己的想法,或者动用蛮力解决,或许只是解决了一时但终究治不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