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一个语文老师,从小到大,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说,要想成绩超越其它人,就得多读书。小时候都是贪玩,大多数时候是听不进的。
为了反抗这种教导,还多次跟我爸说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特别爱读书,几乎可以说是手不释卷了。可是,他的语文成绩却非常一般,作文常常写不出来。在当时,真是大大颠覆了我对于“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我爸这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同学读书用错了方法。那时我一直认为,读书不就是一页页地读吗,还需要什么方法呢?我爸跟我说,读书除了这个“读”外,还需要读前的准备、读中的策略,读后的运用。
后来,一直把这三个方法作为读书的铁律。在整个求学阶段,我的文科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从来没有为写作文发过愁。这也印证了我爸说的那句话:学生时代的阅读,可以让你的成绩超越其它同学。
随着年纪的增长,结束学业,开始走向社会,需要的技能越来越多,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再只是读书时的考高分这一项为优秀指标。我们所要具备的知识的范围更大更广,尽管如此,在我们熟知的卓越优秀的社会人中,他们具备着同一个特点:爱读书、会读书。
不过,成为社会人的阅读一定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时间少造成读书慢、年纪大记忆力差造成记不住读过的内容,阅读选择多也造成面对海量信息,不知如何选择不知如何运用知识?这些苦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先来认识一个人。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学生时代,几乎是一个“不读书”的人,阅读能力差,语文成绩极差。开始工作后,常常在写文件、做报告上吃苦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在一年内,他读完了超过300本书。此后一直坚持。
这个人叫大岩俊之。在他坚持阅读中,研究各种读书方法,成为了指导教堂讲师。并写了一本《实用性阅读指南》阅读书籍。这本书详细地解答了上文中提到的苦闷问题:读书慢、记不住、不懂得运用。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读书慢怎么办?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有些人看书的速度都赶不上东野圭吾出书的速度(他差不多一年能出一二本书)。大多数人都是看书五分钟,瞌睡半小时。原因何在?有时候你状态不好、书不好看,你理解不了,但最主要可能是你没有搞清楚看书前的准备工作。
何为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要有效率地读书。
有效阅读的三个关键点:带着目的去阅读、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多读多输出。
上文中我们说到,工作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技能和知识,所以必然会读要读商务类书籍。作者在书中指出,这类书籍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的。这里所说的目的,就是你在读一本书时,先要明确:你想从这本里得到什么?写下你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时,把精神集中在你的“目的”之上,会更容易找到你想得到的信息。
比如你读某本书的目的是想做一场演讲。可是,你手上的这本演讲书足足有500页。你还没开始就被吓的够呛。怎么破?首先看目录,每一本书的目标都是作者或编辑精心编排过的,这一份目录是贯穿整个书的中心思想内容而设定的。在目录中,找到你想要的关于“演讲”的信息。500页的书,有时候,真的不需要你全部理解。
最后一点:多读多输出。还是以演讲为例。你得找来这一主题不同信息的书,比如读完《高效演讲》再读《像TED一样演讲》《TED演讲的秘密》《演讲的艺术》。把一系列的书中的重点信息找出来,结合自己的内容实践演练起来,达到运用与输出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看书记不住怎么办?
我的语文老师爸爸,除了“逼迫”我要坚持阅读外,还常常有后续地跟踪指导:要把好的内容背下来,甚至是抄下来。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时候练习时苦不堪言,现在想起受益匪浅。
我们的大脑记忆总是在新旧交替地进行着,如果不进行强化的练习,很容易就忘记了。我们得给自己的阅读记忆留下痕迹,创造画面。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古人也做的非常好,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XX注解书,就是他们在看完一本书后做的笔记而著成书。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一本书,作者也一再强调,读书一定要做阅读笔记。分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字记录,一种是图像记录。
文字记录的方式:直接做摘录,比如你可以在重要的信息下画线,也可以把这些内容单独抄在记本上。在画线或摘抄时,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问题,启发思考。这样同时,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读过的表面上。
图像记录:做思维导图。做思维导图的好处:提高构思水平、提高记忆力、简短总结大篇幅信息、增加视觉效果。
除以上两种做笔记的方法外,作者还提到,要以为别人讲述为前提去记录一本书。也就是你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口头去复述这本书的内容,让没看的人也能了解书中的信息,并有所收获。这也是加深印象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做笔记的方法还包括:用便签记录,以剪报式的方式记录。
第三个问题: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
作家柏邦妮曾在她的公众号里说过一件事,她说她有好些想成为作家的朋友。每次都会说,等我把整个故事构思好了再开始写作、等我把什么事做好了再写作。她说,写作是需要通过一点点地行动去完成的,没有全部准备好这件事。
阅读这也是一样,你无法去把所有你想学知识的书全部读完,你只能去读一些,然后就行动一些,这样才是可的持续的。读后去行动,阅读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大岩俊之在书中写到: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去尝试实践、付诸行动。如果心里只想着“什么时候做做看”,所有的事也只能止于做梦。
还是以演讲为例,来说明行动的过程。通过前面两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的目的、记录书中关于演讲的方法。所以接下来就开始行动,先明确自己当下演讲的水平,与目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学习书的方法找到补足这些差距的方式,不断进行指导练习。
这一行动过程,也正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专注目标学习---得到反馈纠正自己---大量练习达到优秀甚至是卓越的水平。
最后,引用罗素说的一句话:如果一生中能遇到一些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现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在掌握有效有用的阅读方法后,通过阅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