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来源于格拉德威尔《异类》。
罗老师认为:花了一万小时可能也没用,思维方式、周围环境、境界等因素,比花笨功夫更重要。
格拉德威尔谈到了智商、一万小时、运气、家庭环境这些必要不充分条件。
智商不能太低不然成功不了;成功者都承认运气的存在,但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只谈论自己的能力,而失败者遇到挫折却只怪运气不好,这就是格局的差距;好的环境利于一个人的身体和心智发展,让人为人处事大气,反之则聪慧美丽却空洞乏味,美丽的外表有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寥寥无几;没有前面这些就生活无望了吗?你还有一万小时定律。
一个人的技能、一个好的产品,一万小时都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花了一万小时就一定可以成功。
四个常见误区:
1.简单重复的一万小时:一直做1+1=2,一万个小时,没有意义。思考一下我们的某些技能是不是一直在低水平重复?
2.习惯性失败:有些人脸皮薄,不爱虚心请教,遇事自己瞎鼓捣又摸不到头脑,花了不止一万小时,却一直没成功。请教一下有经验的人会节省大量时间。
3.林黛玉式的困境:与上一种人不同,他们很聪明,有问题不需请教别人,自己就研究得明白。但是因为太聪明而容易过分相信自己排斥他人。内涵越宽,外延越窄。你是想做研究什么都一流的爱因斯坦、费米和鲍林,还是想做只研究晶管体最终甚至无法与同行交流的夏克立?遇到新事物,可以质疑,但别排斥,学会对原有知识清零,试试全然接受新的知识。
4.狗熊掰棒子:为你的知识建立体系,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经验不断产生链接,要让它们“聚似一团火”,而不是“散做满天星”,不要总是从头开始,要让知识有衔接。
感悟:有些知识本身是合情合理有依据的,但是被部分引用之后却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可笑的是扭曲的观点却比原知识更被大众接受,更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因为人们总是更趋于相信他们本以相信的东西,而排斥那些观点不同的事情,不在乎真理,更在乎内心感受,也就是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