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是一种具有悠远历史文化的传统食物,尤在长江以南,华中一带盛行。其制作过程是将新鲜的土猪肉用盐腌制几日,然后再用木材的烟熏上月余,直至里外发黄透亮,吃起来香气四溢。但现代科学检测出腊肉里含有微量有毒元素,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多食会致癌。让追求健康的人们望而却步。
哥久居上海,是健康饮食倡导者。在他的极力反对下,加上受客观条件限制,家里就很少吃腊肉了。一晃,我和哥都已人到中年。去年,年近古稀的父母在老家建起了一栋小院,又过上了柴火米香的田园生活。年前,到了熏制腊肉的时节,父母决定做来一批腊肉,这次,我和哥都没有反对。
哥在微信里建议,能不能在腊肉上面裹一层透气的纸,来做一个防尘防毒护理,提高食用安全性。这个大胆创新的想法,听上去不错,但到哪里找得到合适的纸呢,我在网上搜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任何前车之鉴,但爸说,可行,试试看。
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腊肉做好了,据爸说,这次腊肉做得非常成功。他是用餐巾纸来包的,熏好后,剥去沾满黑烟尘的纸巾,里面肉铮黄透亮,减少了洗肉的工作量,尝起来也十分可口。我和哥都很高兴,终于又吃到了阔别已久的儿时味道。过完年,我和哥都分到了一大纸箱子的腊肉,我用铁钩将它们一块块串起来,挂在阴凉干燥的走道上。
天气渐暖,腊肉已在墙角风干了,趁着一个阳光的午后,我决定把它们洗净分装,放进冰箱储存。
但是问题来了。
我在洗肉的时候发现,老人只是粗略地将外表明显的纸巾去撕去,还有相当大面积的纸巾已经与骨肉粘在了一起,几乎难以辨认,也特别难去除。就像旧片里的一种刑法,施刑者将犯人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在伤口上洒盐,再用布片贴上,等过几日再撕下来,那时候,布已经长进肉里融为一体,再连皮再肉地撕下来,痛苦可想而知,道理是一样的。
我先用热水浸泡,然后用刷子刷,用抹布抹,最后仔细辨别,再用手慢慢地剥、抠,如此几个来回,还是发现有一小部分残留的纸屑长进了肉里,根本去除不了。而我已经花费了整整大半天,累得脑袋发麻。
我不禁暗自揣测,远在大城市的哥,一心扑在事业上,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哥,对食材的挑剔近乎偏执的哥,如果他知道,自以为吃到的完美腊肉上夹杂着未处理干净的餐巾纸,会做何感想?本想着减少污染,现实却是一场人为制造的二次污染,是否还能保持淡定?
想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是告诉他真相,还是保持真实的谎言。但转念一想,其实也是我多虑了,就算肉上还残留小部分纸巾,但我们一般吃之前要放在沸水里焯两道水,应该也消毒杀菌到位了。
那么既然总是要反复刷洗和焯水,那裹纸巾这一步,除了耗费人力物力,还有多少意义和作用?这个有待科学考证,我不便下结论。
看吧,当人们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时候,最初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最终的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隔着生活的面纱,有多少真相被表相掩盖,有多少结果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决策者和实施者,究竟是谁在操控着一切。
我不敢把真相告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