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面录音回来已经快近十点,原本想偷一下懒不想动笔,但还是架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想起昨天晚上听到一个关于如何阅读的微课,说现在很多人往往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结果到最后一个目标都没有实现。原因在于对自己的过高的估计,过大的期待,到后来,剩下的就只有沮丧和愧疚。
这位老师说,读一本书,不在于你要读多少书,而是读之前的目标是什么。
你为什么而读, 你期待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获得哪些技能,你想了解哪些领域,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他说了一句话,读书也是需要性感,这个性感就是你知道你需要什么。
阅读阅心。老师的话吸引让我继续听下去。
他说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当你迷惑或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不断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这样你就会明白你为何坚持,为何选择,为何投入?
虽然也讲到在阅读时要注意的几个技巧,比如量化/小巧/输出/实践和分享,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对我来说,你需要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才是你真正从读阅读中获取的。
正如最近上映的《不问西东》中,学生吴岭澜在迷茫与选择未来方向时,听了泰戈尔的演讲,他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终于明白什么是真实。
多年后,他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他说: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这段话就是整部电影的主旨——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
当看到这段对白时,当时的我内心被深深触动。真实/从容/笃定,这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仍然振聋发聩。
这也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原因吧,不过有一点需要理清的是,不是因为没有写而愧疚,而是我想通过写来表达我的心声。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