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本《写书记》,于是有了一点思绪。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观摩学习大家们的写作手法,以及创作前后过程的所思所想。后来翻开此书,才真正领略到这门书的艺术之魅力所在。
写作的确可以堪称为一门艺术,只不过艺术源于而高于生活,纵使多么高明的作家,用如何神乎其神天马行空的思想或者神来之笔,也难以写出脱离生活本身的杰作。
买这本书之前是缘于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于我国作家莫言身上,此书借其名气打出了招牌;原因二是这本书里有我喜欢的一些作家,如王小波、余华等,于是购之。买回来之后翻阅,确实收获不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认知,每个人的作品都给人以精神慰藉和快感。毕竟是众人所共知的大家,我们也不便诟病。唯一须要看到或领会的:人与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大家。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要说说,我为什么会写。
之所以说是写,而不是写作。因为有自知之明,自己写的东西尚未被认可或者还不被人知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谦卑。写作毕竟是大家们的创作手法,尔等无名之辈岂敢自称?
莫言的作品获得了国际认可,获得了诺奖,首先应该祝贺。毕竟是国人首次获此奖项,我看网上传言说大概有934万人民币,可确实不是小数目。后来有记者采访,说莫言虽出名且赚钱不少,但其负责赡养三代,其孝心天地可鉴,值得颂扬。
人前是显了贵,可有多少人知道人后受的罪。作家们酝酿作品,直至面世,是经过多么长时间的绞尽脑汁,反复斟酌。有些东西是写给广大受众,有些故事只能自己品味。
诚然,每个人写作的出发点不一样,目的就会有所差异。故事、小说、诗歌、散文、话剧、论文等等,形式各异,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则不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观察点不一样,所阐述的想法或者评论则会不同程度反映出来。
我时常羡慕有些作家的作品竟如此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完全投入进去而不能自拔。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也能够写出这样的好文章,那么我宁愿“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当然是瞎说的话,假使真有那么一天,我何尝不多创作出一些好作品,为世人增福呢。像鲁迅弃医从文,用笔杆作枪,承担起精神救赎的责任。
之所以说因买了《写书记》这本书而产生了思绪,倒不如说是阅读引起了我写的冲动。能够写,当然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开始,那个时候刚开始接触文学,慢慢地经过书本知识的根深蒂固,自己提前预习书上的文章,细读品味,受其影响,之后写作文也算积累了各种素材和手法的运用。后来慢慢的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加上一些源于生活本身的闹剧,写东西就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许多。
再一个,我看陕西作家贾平凹在文章中写道自己木讷寡言,于是笔杆子下的锦绣文章就成了他的宣泄出口。我仔细一琢磨,对呀!能够写在纸上的东西,这何尝不是与另一个世界的“我”在用心交流吗?这种方式既不会像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那样闹得难堪,也不会因口舌之争而仇恨在心。相反的是,这样一来不仅化解了心中的憋屈,同时起到了自己跟心灵之间的沟通,以达到“吾日三省吾身”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崔永元说,语言跟不上的时候,思想不能停止;思想跟不上的时候,语言就是废纸。
喜师说,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
我要说,写是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思想浓缩下的语言表达。写作是自己灵魂上的一次飞跃,一种自发的文学创作。这种内心潜在的修养,用笔端呈现给世人的文字表达,恰是其良善的认知。一个人写作,是自我思想的鞭促,是精神的觉悟。是一门源于生活带额艺术,却又超越于生活的艺术展现。
我来写,通过自己的双眼所见识,经过时间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借用易中天的那句:“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就能看的出来”。
我愿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对人,还是事,或者物。我愿不断丰富无论是文字上的创作,还是精神上的需求。
我都愿一直写下去,哪怕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也愿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