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德先生在朗读者节目中说过:“这本书2003年出版就风靡全球,小说的一个出发点是人性,它是非常的脆弱,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我们拿出特有的勇气来面对危险的场景。风筝就是这个意向,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地去追寻去发现,才能看清自己。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给人生带来一种温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最终还是使我们相信人性,相信人有改进自己的余地。”
又过了十五分钟,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家伙了,那只蓝风筝。
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汗的手拉着的那条玻璃线。人们纷纷顿足、拍掌、尖叫、欢呼。“干掉它!干掉它!”
但我所能听到的——我迫使自己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我不知道其他家伙斗风筝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在人前吹嘘吧。但于我而言,这是唯一的机会,让我可以成为一个被注目而非仅仅被看到、被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的人。我一拉线,就能割断我的痛苦,割断我的渴求,我业已忍耐的太久,业已走得太远。刹那之间,就这样,我信心十足。我会赢。只是迟早的问题。
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快。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蓝风筝知道自己麻烦来了,它绝望地使出各种花招,试图摆脱险境,但我不会放过它,我稳住位置。人群知道胜负即将揭晓。“干掉它!干掉它!”的齐声欢呼越来越响。
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着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割开一个创口。接着……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也不用看。哈桑抱着我的脖子,不断尖叫。“太棒了!太棒了!阿米尔少爷!”
然后我高声尖叫,一切都是那么色彩斑斓,那么悦耳动听,一切都是那么鲜活、那么美好。
“这是真的吗?”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但哈桑似乎在做别的事情,双手焦急地摇动。“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他放下卷轴,撒腿就跑。
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风筝是远方的诗,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走在大路上,伴着晴与情风,做一个追风筝的人。飞旋的风筝仿佛可望不可即,那只蓝风筝是大路上的风雨险阻,但风筝的线紧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拿出特有的勇气来面对危险的场景,我们终将会战胜它,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真挚的承诺,是美丽的誓言,是在千千万万遍等待中的爆发!再一次看到他笑得如此灿烂,已是二十六年之后,在一张褪色的宝丽来照片上。
那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下床,走到索拉博的房间。我站在他身旁,望下去,看到他枕头下面有东西突出。我把它捡起来,发现是拉辛汗的宝丽来照片,那张我们坐在费萨尔清真寺附近那夜我给索拉博的照片,那张哈桑和索拉博并排站着在阳光下眯着眼睛似乎世界是个美好而有正义的地方的照片。我在想着索拉博竟躺在床上将手里拿着的这张照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多久。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索拉博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我追。
爱、恐惧、愧疚、赎罪……交织在这个故事里,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十八岁的我,站在人生的拐角处,如果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站在那儿,袖手旁观,是懦弱的背叛,我会救他。也许这一次是永恒,也许是最后一次。我不愿做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因为我深知,在未来的路上,他与我一样——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