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夜晚,铺开一张柔和的宣纸,似一片飘动的白云,执一管柔毫,在白云上舞动的是松的魂灵,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当一幅书法展现在我面前时,灵动的文字、舞动的线条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不能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
舞动长衣宽袖的文人骚客们,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们,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伴着历史的长河,很多被风尘渐渐淹没,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了千古佳话。
每天写字的这一刻,心灵是最安静的,可以与古人对话,在宣纸上尽情挥洒,恣意妄为,寄情于笔墨。
书法本来是文字的载体,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吟唱: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每每赏读古人先哲的书法,内心的情愫萌动了,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秀丽遒美。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庙堂之气,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
欧阳询的书法,瘦劲清秀,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
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不逾矩,温婉清丽。
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柔情似水。
观怀素的草书,衣袂飘然,如嫦娥舞袖,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历朝历代书法家精品,如数家珍,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习书法,需要了解历史,尤其是书法的发展脉络。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相传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天书写完毕,就在家中的水池里清洗笔砚,日久天长,整池水竟然染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墨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道出了一代书圣成功的艰辛历程。
魏晋时期,有个名叫钟繇的人,他从小很喜欢写字,非常勤奋。可是,他家里非常穷,野菜度日,无钱买纸,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却还在想方设法写字。白天,他以树枝代笔,在沙地上练字。晚上,他用手指代笔,在被子里不停地练字,一条崭新的被子盖不了多久,就被他划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一名书法大家,也就是现在被尊为楷书始祖。
不管是字帖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多是治世名言和优美篇章,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
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人生百态的领悟。元朝王冕自诩,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
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青山秀水、春花秋月,回味不尽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为原色,对别分明,清淡素雅,质朴率真。黑色刚劲的线条在洁白素净的宣纸上舞动,是一种大美。她历经了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静静去体会,才能领悟其韵律之美。
池威,八零后,现居武汉。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湖北省文联书法报社,现就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尤工小楷,简静自然,《心经》小楷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