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很高的智能,面对问题时,我们会找到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真的这样嘛?
一、稳定制造不稳定
从20世纪开始,美国一直重视森林火灾的防范,安全部门甚至提出,发生任何火灾必须在第二天10点以前扑灭。但是由于一场场的小型火灾被及时扑灭,导致了2002亚利桑那州的大火,近百万亩森林毁于一旦,损失超过了接下来10年总和的5倍。为什么积极扑灭火灾,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火灾?
因为人类的灭火行动改变了森林的特征,每扑灭一次火灾,未烧完的树叶和枯枝都会留下来,不断的为下次火灾积累的燃料,终究导致了无法扑灭的大火。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淹死的通常不是会水的,而是自以为会水的。
同样,安全带会鼓励司机做出更多危险的驾驶行为,从而导致更多行人丧生;橄榄球员因为有头盔的保护,更多地使用头部撞击对手,大大增加了脑震荡发生的概率。
追求稳定没错,但是做出的努力,导致了不稳定,因为我们看不清事件的发展方向。
二、千万别发生在我的地盘
如果我们知道有些风险注定发生,那我们就会祈祷“上帝啊,千万别发生在我的地盘上”。这样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像极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人指责银行,说是银行把住房贷款打包重组,吹大了泡沫;但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找替罪羊。
有人指责评级机构,说是把不达标的资产评出高分;但是主流评级机构不只有一家,你不评,会有人给评高分,毕竟大家都要靠这个吃饭,再说有的行业本来就是靠利润率跑赢违约率的。
有人指责投资者盲目做多,但是在房价上涨的趋势里,唱反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资金实力,你不这么做,就没有业绩,还会有被炒鱿鱼的风险。每个人都做了在自己领域里看似正确的事情,却导致了山呼海啸般的危机。
三、甘愿承担风险
美国海岸城市饱受飓风影响,日本周边总有海啸袭来,荷兰大部分国土在海平面以下...远离飓风、洪水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他们,而这些国家却不断建起防护的基础设施,然后在危险区域心安理得的居住。是他们含有侥幸心理吗?为什么人类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人们之所以选择灾害高发区居住,遵循了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房地产开发增加的财富,远高于成本。而且选择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带来了极大的网络效应,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互动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为此他们甘愿承担风险。
可以看出,人们追求安全,但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想要绝对安全,不发展,不出门就可以了。人们只是想要在安全与灾难之间实现平衡。
恐惧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远离冒险,同时也让我们错失机会。你可以去冒险,但是不要天真的认为倒霉事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