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她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她就是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
一个弱女子,带着一身疾病,撑起一个学校,承载了近2000名大山女孩的梦想。办校12年,张桂梅走过12万公里的山路,迷路过,也受伤过,但她没有放弃,只为让大山里的女孩们也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张桂梅本能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但在她丈夫去世之后,她离开大理来到偏僻的华坪县中心中学任教。当她看到大山女孩们因贫穷放弃学业,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又不幸的一生,张桂梅于心不忍,决心帮助这些女孩改变命运,决心办一所免费的学校。张桂梅没有多少家当,有的只是40多份荣誉证书。于是,张桂梅坚持不懈地去募捐、筹款,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办了一所免费的学校。大山女孩们是不幸的,她们出生在这个贫穷、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里;大山女孩们是幸运的,她们遇到了张桂梅,迎来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学校办起来了,可是大山里的人们观念落后,只希望女孩们能依照乡下的传统:结婚、生子。于是,张桂梅踏上了走访的道路。每家每户的探访,是女孩们希望的曙光。张桂梅努力劝说着每一位家长。对于极度贫困的家庭,张桂梅还会自掏腰包给他们弥补家用。张桂梅从未从中收益,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改变大山女孩们的命运,为此,她不惜代价。
女孩们入了学,可是大家底子差,成绩只是个位数,要想考上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张桂梅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提出更高的期盼:我想让她们都上一本。从那以后,张桂梅变成了“周扒皮” 。她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这些女孩们每天都奔跑在路上,不浪费一点点时间。学生们在背后也怨恨过张桂梅,私底下叫她魔鬼。网上也有人投来质疑的眼光,觉得这种学习氛围太压抑,甚至能与以严格闻名的衡水高中相“媲美”,觉得这种以健康换取成绩的教育方式不近人情。但张桂梅不在乎,她觉得,如果能用一代人的努力,换取大山的未来,不近人情就不近人情吧。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的高考,学校本科率达到94%,高考成绩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山女孩们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有许多女孩以张桂梅为榜样,决心好好学习,成才后回来建设母校,也有女孩参军入伍,为国家安全建设做出了贡献。
大山里的生活并不好受。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因此,张桂梅在招聘老师时,最首要的要求就是能吃苦耐劳。在这里当老师,不如说是当家长。孩子们如果生病了,就要带她们去医院,有时候一守就是一宿。第一年招了17位老师,走了9位。但张桂梅仍乐观地说“走了就走了,我也能教”。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张桂梅仍然对学生们的生活关爱有加,筹集来的资金也会一分不落地用在学校建设上。她淡泊名利,在学生们毕业之际,她偷偷躲起来。记者来采访,她也会对记者说“你去采访她们(学生)”。
如今,张桂梅感人的实际以为大众所知,不少企业纷纷伸出援手。但张桂梅并未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即使她身患疾病,手脚关节不灵活,手上已被膏药所覆盖,每天吃十几种药,甚至在学校晕倒过数次,但她从未想过休息,她只知道,大山女孩们需要她,她是大家的希望!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与张桂梅定下十年之约,张桂梅的一句“我能等到那个时候吗”让人心疼又无奈。或许,她的身体日况愈下,或许,她也会害怕身体承受不住,但她更害怕女孩们就这么一辈子困在大山里,一代又一代地继承那种贫穷的痛苦。张桂梅就像一座灯塔,照耀着女孩们,引领女孩们走出大山,摆脱那种不堪的生活。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对大山女孩们的誓言,也是她自己的人生写照。她仿佛那明灯,自己接近油尽灯枯,却仍然不依不挠地奔走在为大山女孩指明方向的路上。她值得我们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