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书影斑斓”(ID:sybl-1975)
文 | 书影君
01
盗窃超市、骗领养老金、诱拐儿童。
如果有一个家庭,成员经常参与以上的犯罪行为,你如何评价?
无耻!可怜!可悲!法律严惩!
我想,如果这样的家庭在国内电视台曝光,一定是在社会新闻类或道德法制类栏目吧?
题目我都替编导想好了:《一个堕落家庭的悲剧》《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下一个家庭的悲剧》。
不过,我说的这个家庭在日本。
有位日本导演,将这个“小偷家族”的故事,拍成了电影,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不同的是,在影片中,导演没有为每个人做过的错事找借口,也没有义愤填膺地大加鞭挞,更没有将责任抛给社会,指责社会的保障制度出了问题。
相反,导演用一种悲悯的目光,无声地注视着这个家庭。在他的镜头下,这个由一群社会边缘人组成的家庭,以及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内心世界及背后故事,完全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这部影片,就是刚刚在国内上映,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豆瓣评分高达8.8分。
02
东京,林立的高楼之下,有一间破旧低矮的简陋民居。
一家老小六口人,拥挤地居住生活在一起。
在建筑工地打短工的丈夫治(中川雅也 饰),在洗衣房做洗衣工的妻子信代(安藤樱 饰),夫妻俩的儿子祥太(城桧吏 饰),妻子信代的妹妹、跳脱衣舞的亚纪(松冈茉优饰),以及从外边“捡”回来的、曾遭受父母虐待的小女孩由里(佐佐木美雪 饰)。
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依靠治称作老母亲的柴田初枝(树木希林饰),每月领取前夫的养老金支撑。
除此之外,全家的吃穿用,基本靠外出盗窃而来。
丈夫在工作的工地偷建材,妻子在洗衣店里偷客人遗忘在送洗衣物中的小物品。此外,食物、日用品去超市偷、穿的衣服去服装店偷、孩子的玩具去小卖部偷,甚至连老母亲玩个电子游戏,都会偷隔壁客人的钢珠。
一家人,上至老母亲,下至小女儿,都把盗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自责愧疚之心。
导演就这样将镜头对准这个小偷家庭,对准他们理直气壮的偷窃生活。
我想,任何“三观正”的观众看到这里,恐怕都会产生一个感觉:这是一个多么糟糕堕落无耻的家庭啊!
03
但是,偏偏这样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又是那么彼此照顾着、温暖着。
因为见不得小女孩由里受虐待,尽管家庭经济已经拮据不堪,丈夫治和妻子信代犹豫再三,还是将她领回了家照顾。亚纪虽然从事色情行业,在家中却如同乖乖女般,经常躺在老母亲柴田初枝的腿上撒娇,老母亲也能从她发凉的脚上,瞬间察觉到她遇到心事。
哥哥祥太也会经常带着妹妹由里出去玩,爸爸也会为他们表演魔术。
这样一个洋溢亲情的家庭,无论如何也和“惯偷”这个词挂不上钩啊!
影片前半段,我还因为这一家人面对困境却彼此依靠的温情所感动,但后半段,导演又猝不及防地使剧情急转直下,令我瞬间温情冷却,而感受到社会与人性的残酷。这种处理方式,使这部如《步履不停》般温情的家庭剧中,又掺杂了些许《第三度嫌疑人》般惊悚与悬疑的成分。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才得知,这看似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却彼此毫无血缘牵连。父子不是父子、母女不是母女,夫妻也不是夫妻。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背后,都隐藏着那么多无法言说却又阴暗至极的不堪往事。
这个拼凑而成、如同居住的房屋般摇摇欲坠的破败家庭,彼此究竟靠什么在维系与支撑?
04
是枝裕和导演,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导演。
他的影片,我总觉得有一种中国茶的特质:入口略苦、淡雅如菊、回味悠长。又如同中国画般,在淡淡的笔墨下、大片的留白中,展现着复杂的情感和故事。
是枝裕和导演的父亲,出生在日据时代的台湾高雄,后来被召往东北旅顺作战,战败后被苏军所俘,送到西伯利亚强制劳动,度过了不平静的一生。
因为从小与父亲关系疏远、情感淡漠,长达十数年之久不甚交流。直到父亲去世,他才开始认真反思自己与父亲这段糟糕的关系。
所以在他的影片中,多数以家庭为载体,以亲人间的关系为依托,用平淡的叙事、缓慢的镜头语言、不悲不喜的表演,为观众提出了一道道纠结至深的、关于家庭与亲情的思考题。
《无人知晓》中,讲述四个被单亲妈妈抛弃的同母异父的孩子,彼此相依为命的故事。
《如父如子》中,探讨血缘亲情与长久相处后的感情,究竟哪个对父子更为重要。
《步履不停》中,探讨父子之间疏远的关系如何解冻。
《海街日记》中,讲述同父异母的四姐妹,如何依托亲情抗拒生疏与冷漠。
05
在是枝裕和导演的影片中,很少掺杂对个人的道德批判。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解释说,“电影的存在不是为了审判一个人,导演更不是上帝或法官。设计一个坏人,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如果不这么做,反而会让观众把问题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所以在《小偷家族》中,我看不到导演对主人公举家盗窃这样一种犯罪行为,有什么批判厌恶之情。
在是枝裕和导演的影片中,很少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涌动。
他不卖弄悲情、不出卖可怜,甚至连剧情需要的基本煽情镜头都会刻意略过,选择隐蔽处理。《小偷家族》中,多次提及小女孩由里遭受虐待而受的伤,但只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台词,来展现那伤痕的严重,而镜头中却没有直接拍摄。
在他的影片中,眼泪很少、悲伤很少,愤怒和狂喜同样很少。充盈其中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是父母子女的家长里短;是一锅白粥,一碗冷面;也是一把父亲的手杖,一个母亲的背影。
是枝裕和导演更像是一个旁观者,镜头悄无声息地,有如漫步一般潜入剧中人的生活当中。将一个家庭的内部样貌、情感纠葛,原封不动地端给观众。
《小偷家族》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是是枝裕和导演以往影片的集大成者。熟悉他的观众,可以在《小偷家族》中看到他以往作品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那欲说还休的复杂体会与感情羁绊。
06
这部《小偷家族》,依旧延续是枝裕和导演拿手的“催泪食谱”。
我顽皮地将“食谱”总结如下:砂锅中添入亲情两升,大火烧开,放入具有家庭关系的公鸡母鸡小鸡各一只,加30克羁绊、20克疏离,放欢笑、悲伤少许,置于文火之上慢炖两小时,关火起锅。
这样,一碗冒着香气、催人泪下的是枝裕和版“亲情鸡汤”就炖好了。
这么比喻,其实丝毫没有调侃的意思。
是枝裕和导演的影片,总是营造出一种如潺潺小溪流淌、如淡淡花香飘散般温情平和的人生况味,作为是枝裕和导演的死忠粉,我享受沉浸其中的感觉。
看过他的影片,享受之余,我也总会思索这样的问题:
牵绊家庭亲人之间感情的,究竟是什么最重要?
是血脉亲缘?是法律规制?还是日久生情地陪伴?抑或是彼此温暖地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