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在想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我这属于典型的违背"知行合一‘’原则一类人。家里经常买书,都变成藏书阁了,我也快成为一个藏书家了,很多书还没有打开封面,上面都蒙了一层灰。电脑硬盘上也下载了各类不少的PDF扫描和CHM格式书籍。手机上也下载了各类阅读APP。电脑和手机上能看彩色书,但是又觉得太伤眼睛,这些电子书籍经常大多躺在硬盘,常年不被”临幸“。又在同事的推荐下,买了亚马逊热销的KINDLE阅读器, 这神器看电子书确实方便,还能支持作笔记,它是电子墨水屏,在强光下也不伤眼,有纸版的效果,出差在外携带方便,几乎大部分支持格式的电子书都能免费下载到。它唯一的缺陷就是黑白的了,比起纸质的书来说体验感总还是要差哪么一些。KINDLE阅读器装满典藏名著,有时却是三分热度,更多时候就是拿来”压泡面“了。
今天一时兴起,走进市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图书馆这个陌生的地方,自从我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10来年了,是一次都没有登过门了。 一走进去,图书馆的阅读氛围确实是感动到了我,里面有很多市民以及小朋友都选择在此认真静心阅读。看来以后我也要多泡泡图书馆。馆里大部分经典书籍还是有的,主要是一些最近比较热门、流行的新书可能是借的人比较多,一时没有看见上架。 想起来中学学过的课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出自袁枚的文言文《黄生借书说》。 清代的书在当时比较贵,买书也不是一般的人能消费的起。可现在时代不同了,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知识付费课的兴盛,各种阅读方式与工具流行,书籍的种类极为丰富,没有人会说买不起书了,或者很少有人会缺书看,有”书荒“感。更多可能都会觉得没有时间来读书。 现在就是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的世界,面对淋朗满目 浩如烟海的各类出版物,我又是哪种选择困难症的读者。在人生有限的精力与时间下,读什么书是个极为艰难的选择了。一直以来我没有读书具体的筛选目标和特别的爱好,主要是考虑以消遣和娱乐为主。如今加入007写作社群,更多考虑读书输入价值。
网上有很多读书会,付费课程还有行业大咖推荐众多的书单,也在知乎、豆瓣上看着各种评论, 还有各种”人生必读的100本书“之类的重磅推荐。参考这些,更是一筹莫展。读书读经典,读名家大作,肯定不会错。问题是这些经典名作有很多还不一定合适我这种阅读层次不高的读者。 这些书单中有一些太专业的哲学书、经济书,如《理想国》、《国富论》等,专业词汇晦涩,让人一时抓狂。还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易经、史记等,文言文基础弱爆了,一头雾水,直接丧失了继续阅读的勇气与信心。如果说去想看哪些热门的网络小说、流行书籍,又觉得这样的作品不够档次,还入不了我的法眼,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曾经说过。现在市面出版的90%书籍从学术角度上看,都是没有用的了。觉得看这样的书会浪费时间,会难以提高自己能力。总之,就是纠结,什么样的一类书合适我阅读了,怎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才能更好提高自己。
现在想想我做选择题的时间太久了,在还没有付出阅读行动时,总是人云亦云,纠结与依赖各种推荐,本身就是浪费时间。这就象著名的“手表定律”: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息。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时,他不会纠结,直接往前走,不会考虑那么多。当他的面前有多种选择时,他就陷入了纠结混乱,他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书本身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要我不是看哪些毁三观的不良书籍,多读些书,总算是什么大的坏处了 。既然现在自己读书的理解力与功夫还处于低级层次,哪还是自己老老实实量体裁衣,先做到博览群书再说吧。并且读书肯定首要选择提高知识能力圈的书籍,至少必须占博览全书比例的50%以上,并坚持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多积累一点知识。当自己读书速度、方法和理解能力全面培养提高后,进一步考虑读更多经典大师名作了。读得多了,自己的品味上去了,才能做到从容主动点“菜”。
思考再三在国内豆瓣TOP250书籍这个排行榜基础上,在照顾荤素搭配,兴趣爱好与营养丰富全面的基础上,给自己总算是列出一个计划书单,书的内容从经典与流行小说、哲学、心理学、历史、管理学和励志各个方面选择书籍列入2019年的阅读计划,在豆瓣里面创建了自己的阅读豆列。豆瓣绝对算 得上国内目前高大上的阅读管理系统,各方面体验完美,想读、在读和已读的书可以收藏、备注、标签并创建豆列,读完一本书就能标记,并做相关评论。能够让读书做到可量化、可记录和可追溯,展现你的读书进步轨迹。 这次列出的书单,总共30本,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以一个星期一本为期限,还是比较合理、够得着的目标。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按照输入与输出之比最起码的比例10:1,现在每天准备日更码字输出1000字左右,哪至少每天也是持续输入1W字以上的阅读量。 当然这个量可能实在远远不够。坚持阅读,以大量的输入保证持续性的日更输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更多的是更深层次的提升自我!我希望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