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校心理学》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发与技术演示》的总结与感受:
学校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的人格、自身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同时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科。
通过3个月的学习《学校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发与技术演示》,使我对这门学科的定义、中外心理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以及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与具体运用、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与技术等有了初步了解:在当今中国社会大背景下,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中国应试教育给广大师生造成好多心理压力:如焦虑、自杀、上网、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等引发的学校教育、家庭关系教育、网络媒体教育、社会教育等,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进程,急需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三位一体”的学校心理学教育,有效进行心理预防与干预,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健全的、心理资本丰厚的师生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应用观察法、面接法、问卷法、作品法、案例讨论法等,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整体“三维优化”。
在具体操作及实施过程中,以“人本教育”为目的, 采用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即运用具象法、象征法、模拟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在团体动力场中进行立体、全面的转换与制作的手段与过程,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中,教师心理条件和能力优化围绕三个主题开展:教师心理资本、班级管理与建设、三位一体课堂技术与过程。
教育教学最优化,既要优化教师,提升老师心理资本、培养他们健全心理人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育人者进行全方位的“三位一体”优化是先决条件;还要优化学生。对学生优化:即心理教育与预防、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关系等。通过优化,提升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思考人生、尊重他人、助人为乐、与人友善、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通过对人、场、教育技术的优化,即从对教师的思想、教学过程、学校文化、学生成长等“三位一体”优化、可以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育模式。
在体验式团体教学过程中,广大师生采用“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策略,运用“此时此地、描述、会心”等技术,通过体验式团体教育“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及结束阶段”的技术实操,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操——优化——再实操——再优化——最后提升,来优化教学课堂。
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陪伴左右”。通过“体验式团体教育、体验式班会、体验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三位一体”教育;通过课堂,让师生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进而提升生命品质与价值!让体验式课堂成为“具有能量场的、充满神奇的、内涵丰富的、回归人性的”生命课堂!